第一百六十七节 流通(第2/2页)临高启明
人已经习惯了穿者的票券,虽然票券种类不一,但是有一他们是知道的,那就是短毛们的每一种票券,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换到东西的,而且换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含糊。东门吹雨还在东门市贴出了许多告示,要商户们一体接受流通券,同时保证商户们随时可以来德隆粮行将流通券兑换成粮食。
为了造就流通券的信用声势。每天傍晚收市前,东门吹雨就和德隆的人一起,推着装满大米的手推车,一家一家的收兑流通券。开始几天,几乎每家都会把收到的流通券拿出来兑换。但是半个月之后,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行商贩们拿到了流通券之后,不便背着着粮食上路,他们就选择直接在东门市将流通券消费掉:用来购买市场上的各种货物。坐商们虽然开始时候出于慎重考虑把流通券兑换成粮食或者购买其他商品保存起来,但是久而久之,商人们发觉德隆粮行依然随时随地的敞开兑换流通券的时候,许多人开始部分的保存流通券在手中了――毕竟纸币比起沉甸甸的铜钱银子在携带和使用上要方便的多。杂乱的铜钱、成色混乱,经常要称量的白银很早就让商人们叫苦不迭了。
但是流通券的流通范围基上还是在穿者的控制区里,即使在咫尺之遥的县门市也吃不大开,铺户们普遍对这种纸币持观望的态度。
不过程栋认为这是正常的情况,纸币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信用在支撑它的价值。现代时空的多数纸币都是无抵押发行的――这上来比用粮食作为抵押品的临高流通券还要不如。穿者的势力达到哪里,哪里才能认可流通券的价值。穿者在没有足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之前,统治区之外的人自然不会认可。
最后一个要理顺的,则是穿者身的货币:在穿公约里规定的穿者享受的利益分配单位――券。
虽然在举办妇女合作社企业的过程中,券作为一种资进入了流通,并且有了消费活动,但是它还是一种虚拟的货币。穿者在福利社内消费,支付券采用的是签名买单式,单据上有消费的日期和金额。这种签名单在财务结算的日子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手工从电脑上的个人账户中扣除数。手续繁琐不,还容易搞错。
现在程栋建议:将一部分券发放实体化,不再仅仅作为电脑上的记账货币。穿者的薪金、从事危险职业的津贴和奖金,都可以采用实体化的券支付。券只限用来购买特殊商品和服务,不准对外流通。使用券的地方目前仅限穿者食堂、妇女合作社和南海示范农庄。券不与任何货币发生横向关系,也没有兑换率。统一由财政金融委员会支付和回收。
有人建议既然券实体化了,那么可以在穿者中取消供给制,采用薪金制。但是执委会经过讨论决定还是继续维持体穿者供给制的体制。执委会继续向体穿者免费提供住房、医药、食物、基武器和弹药和服装等。但是允许穿者使用券向以上三个定单位购买额外的消费品,包括酒类、烟草和其他非生活必须消费品。如果食堂里的供应充分,也可以向食堂多买些鸡鸭鱼肉来享用。
券是穿者唯一可以合法持有的货币,除了任务需要发给公款之外,穿者私人不得拥有临高流通券和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