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嫁衣(第2/2页)有凤临门

闻廖家在泾阳也不是小门小户,齐寰远嫁过去本就势单力薄的,若是能在陪嫁上丰厚一些,婆家也能高看一眼不是。”

    齐大老爷一笑置之。

    他与齐大太太讲起自己与廖放少时求学的过往。

    从前读书时,即便是书院里穿着一样的袍子,同窗的少年们也多少会佩上香囊和玉坠。

    又偶尔会相约出去坐茶馆,玩骑射,逛庙会。

    每每这个时候,廖放都是独自一人,要么在后山青石上坐着,又或是窝在房里,手里捏一个炊饼,膝盖上搭着一本书,看得不亦乐乎。

    一开始同窗们还以为他是家境贫困,才不与人为伍。

    后来成了至交,这才知廖放并非出身贫寒,反而家境殷实。

    而他简朴如此也并非什么崇尚节俭之风,而是本身就对钱财玩乐不感兴趣罢了。

    如今廖家在泾阳门户如何他不清楚,但廖放的为人他是再清楚不过的。

    一个对子女从不苛求,对钱财从不过问的人,又怎么会去在意媳妇陪嫁的丰寡?

    就算在商议儿女婚事的信中,他都不忘附上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列上他拜托齐大老爷给找的几本书的名目。

    齐大老爷忍不住说笑道:“若是怕齐寰嫁妆不够丰厚,只管把他托我找的那几本书用红布裹了一并带过去,恐怕他眼里就看不见其他了。”

    齐大太太也忍不住笑:“您这么说,廖家老爷还真是个书痴了。”

    可玩笑归玩笑,齐寰的嫁妆还是多少要添置一些。

    或者再让裁缝来给多制两身衣裳,过了中秋天凉得快,也不知泾阳那边的冬天好过不好过。

    齐大太太突然想起自己好像还有两块压箱底的狐狸皮,也不知够不够做个大裘的,若是来不及赶制,就索性给齐寰做添箱带到泾阳找人再做也成。

    她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不一会儿就觉得倦意深深。

    一边在心里提醒着自己明日千万别忘了,却又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