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都特么奇葩(第2/3页)一不小心成神豪

初次创业者来说,很难获得成功。现实,往往会毫不留情地击碎海市蜃楼般的梦想。”

    “工作上压力山大,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上困难重重…面对如此窘境,抑郁成疾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

    说到此处,任逍遥瞟了眼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患者,继续自己的表演----

    “致郁的因素名目繁多,归结起来,主要有4种。”

    “第一种致郁因素----年龄歧视。”

    “45岁以上的人群,基本上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虽然他们有工作经验,有人生阅历,但同时也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潜伏病’。”

    “可以预见,这样的人,很难为公司创造的多少价值。别的不说,仅凭单位给他们买的‘五险一金’,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35--45岁的人群,无不是家中的顶梁柱,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山大期,正是还房贷、还车贷的大消耗期。但不幸的是,他们却被称为职场高龄人群。”

    “如果业绩不突出、人际关系紧张,一旦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入不敷出,这类人就有可能被当成累赘,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开掉。”

    “因为,他们虽然年富力强,虽然用起来很顺手,但同时也属于薪酬较高、增价空间却不高的群体。”

    “不开你开谁?”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低头。”

    ……

    “第二种致郁因素----性别歧视。”

    “婚龄女员工,好端端的经常却‘被怀孕’、‘被生二胎’,因而在招聘中倍受歧视。”

    “这也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职场老油条,在求职简历中,非常清楚地注明‘已育,且已有两个小孩’、‘已育,无二胎计划’等奇葩字眼。”

    “可即便如此,她们仍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

    “理由?需要理由么?”

    ……

    “第三种致郁因素----新人难混。”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些说法虽然没错,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领导和职场都会欺生。”

    “提前到达单位当清洁员、做茶水工和花工…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周末值班加班、干额外的工作、临时被拉壮丁跑腿出差…也是常有之事。”

    “更有甚者,新人还得随时做好‘扛炸药包’、‘当背锅侠’的思想准备。”

    “虽然领导和老员工也是从新人熬过来的,虽然他们也深知新人的悲苦、憋屈和不容易,但仍然鲜有同情者。”

    “是寻求心理平衡?是习惯成自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无论是领导、老员工,还是新人,都知道:新人约完全就是不平等条约,试用期相当于廉价劳动期。”

    “就算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活比牛多、吃得比猪差,就算是试用期的工资少得可怜,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的工作,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都没得做。”

    “作为职场初哥,大都是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根本无力与现实抗争,只能被生活所强。”

    ……

    “第四种致郁因素----创业维艰。”

    “既然就业难、难就业,那就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这,是绝大多数在职场碰得头破血流的年轻人,所产生的想法。而且,还有部分条件允许的人,与你一样付诸了实践。”

    “初次创业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特点:一边勾画香喷喷的大饼,一边为订单愁肠百结。”

    “随老板一起创业的员工,在埋头苦干之余,则一边热血沸腾看着刻画在心中的大饼,一边为自己的生活费发愁。”

    “虽说‘心动不如行动’,但仅凭一腔热血、一股勇气就展开的盲目行动,显然难有好结果。”

    “无形的‘南墙’,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们深刻而无情的教训。”

    “久而久之,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抑郁症。”

    ……

    “经调查统计,对患有职场抑郁症的人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永远是这么几个问题----”

    “在这家公司,我能快乐地工作吗?”

    “这家公司,能让我吃饱肚子吗?”

    “我会不会受到歧视?”

    “公司效益变差后,会不会被淘汰?”

    “公司能发展壮大吗?薪酬能实力兑现吗?”

    ……

    “他们期待快乐,但却认为工作与快乐无缘;自己默默忍受,但却不一定会有好的结局;明明已病情严重,却认为自己比谁都健康…”

    “可想而知----当工作从实现抱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希望,变成毁灭生活的大棒时,叫人怎能不抑郁!”

    任逍遥洋洋洒洒万千言,让患者与纪红尘听到大为佩服:这家伙,还真是有真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