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沙漠里的记忆(第1/2页)咖啡遇见水
我拎着甜茶向客栈内走去,经过前台时,前台的小姑娘把我叫住了。
“小姐,您的边防通行证办好了。”她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递给我。
我接过通行证,向她感激地笑了笑,办证的费用我之前就已经支付了。
回到房间,放好甜茶水壶,我打开通行证看了一眼,原来竟是如此简单的一张纸。
可没有这张纸的话我居然还去不了阿里,这张纸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并不是太能理解。
也许有些人是被禁止入内的吧,比如国际友人,据说他们要进入拉萨需要办很多的手续,还不能带照相机。
亦或许办了这张证之后你在进入阿里之后的一举一动就会被监控了。
毕竟现在的手机太容易被监控了,谁知道呢,我轻扯了下嘴角。
时间还早,我难道要在房间里度过在拉萨的最后一个夜晚么?
出去走走吧,最近两日,我的神经绷得有些紧,我该让自己放松一下。
我又给自己加了件稍厚的衣服,拉萨的夜晚与白天的温差稍有些大。
这回我没有往大昭寺广场的方向,而是朝着相反方向的小巷子走去。
这巷子的后面是民居,而在巷子口,又是一个安检站矗立在那里。
出去自然是不用检查的,我忽然想起来布达拉宫广场前好像都没有这样的安检站。
不过一整个武警部队都驻扎在了布达拉宫广场前,谁又敢在那里闹事呢?
我立刻为此找到了理由。
这些巷子都很小,巷子两边是密密麻麻的民居,这些民居和很多三四线城镇的民居很像。
客栈的这头和那头,风格真的是天差地别。
一头是西藏的信仰,一头却是西藏最真实的生活。
拐过了几个弯后,我来到了一条像是美食街一样的街道,一长排搭起的尼龙棚下是一个个正热火朝天的串烤台。
大人们在忙碌着,孩子们在一边嬉笑打闹着。
在这个饭点,这些父母们恐怕根本顾不上去考虑孩子万一磕了摔了怎么办吧,对他们来说,这个时间支撑着他们全家的收入来源。
所以一切都是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上海,现在的父母们将孩子当宝一样捧在手心里。
可曾经,在我小时候,也跟这些孩子一样,可以肆意的玩耍,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父母们都要忙着工作赚钱。
看起来,现在大城市的孩子们那么痛苦的根源竟是因为经济太发达了,经济不再成为困扰,父母们就将关注力放到对孩子的管教上了。
我觉得我似乎发现了真相,不禁莞尔笑起,也许我们总要找点事情来折腾一下吧,否则人生就太过平淡无趣。
而大部分的我们是受不了这种平淡无趣的,因为那会很没有存在感。
存在感,又是存在感,原来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上上演着不同的戏码。
当经济困难时,赚钱就是存在感。
当经济好转时,管教孩子就是存在感。
当经济和孩子都不用操心时,于是大爷的相机和大妈的围巾就成了最后的挣扎。
当然也有少数人会成为那让人敬佩的老年骑行团。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从第一声嘹亮的哭声开始就一直在向世人宣告着我的存在。
“要不要来点烧烤?”一个正烤得热火朝天的摊主抬起头来看向我,他的手上正熟练地撒着孜然。
我摇了摇头,这东西太油腻,何况我才刚刚吃完晚餐。
继续往前,这里竟然还有一个水果市场。
我瞬间有些懊恼,我该早点过来这里转转的。
不仅是拉萨的阳光炙热,拉萨的空气也很干燥,这几天我都没有吃过什么水果,明显的已经感觉自己的嗓子和皮肤都有些干燥起来。
西瓜?
我突然特别想吃西瓜,它勾起了我对炎热中清凉的回忆。
那一年,我们误入了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之后,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谢望从天而降。
他驾驶着他的悍马,带着我们向沙地外开去,可浑善达克很大,并不是马上就能开出去的。
他在中途的一个地方停了下来,那是一片非常美的沙漠湿地,那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
已进入秋季,树木的颜色正开始渐变,有的树上还挂着鲜红欲滴的果子。
他将车停了下来。
“下车,休息一会。”
他转过头对我说道,然后率先打开车门走了下去。
我赶紧松开安全带也跟着下了车,后面伙伴们的车也跟着停了下来。
“哇——这个地方好美啊!”
他们似乎已经忘了自己还处于沙地之中,并没有完全脱险,在一见到这里的美景之后一阵此起彼伏的赞叹。
似乎只要有了谢望,他们就再不担心出不去这块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