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是虚是实(第2/3页)幽浴天苍血

    宽广无边的山坡上,有着无数山石林立,他近其身旁,方明了这些石锈斑驳的山石皆是诸多类似圣人的青石雕像存在。

    苍苔布满其周身,残旧、破败的气息浓重。

    突然,一片华光闪过,他眼前的一切变截然不同了,更是清晰得通彻起来。

    山石石壁之上出现更有着许多彩色的壁画,其上清晰地绘有许许多多的天圣、罗汉或者尊者之类的大能修士。这些壁画惟妙惟肖,姿态各异,绝无雷同之处。

    一上书:梵相画的壁画。其上画诸圣、天圣、天龙、八部法会等像。所绘奕奕如生,场面浩大的圣说法圃、天圣、尊者、诸天、金刚、力士、观音、大势至天圣、文殊天圣,普贤天圣等几乎对圣门重要的修士皆有仔细的描绘。

    其上,大势至天圣也手持莲花,天冠中有一宝瓶。弥勒天圣手持宝塔,文殊天圣手持经卷,地藏天圣手持摩尼珠,身傍锡杖。

    壁画种类繁多,有立姿圣画。诸如药师圣一手上举,施与众生无畏惧,恐怖之印。

    一手下垂,与众生满足愿望之印。于巳端详之余,顿觉美感天成,圣经静音,身心安定。

    有卧姿圣画。其手捻克邪珠,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

    其中一个阐述圣门手印的僧人壁画吸引住了于巳的注意力:右手上举,以食指与大指作环形,余三指微伸,是说法像。

    右手平伸五指,抚右膝上是降魔像。以右掌压左掌,仰置足上当脐前,是禅定像。

    弥陀圣是以右掌压左掌置足上,掌中置宝瓶。药师圣像是垂伸右手,掌向外。释迦摩尼是以食指与大指夹一药丸。

    右手上举,伸五指,掌向外,施无畏印。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向外施为为愿印,衣纹作水波纹形。

    看着这些圣像壁画,于巳清晰的感知到天地间的正气存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之中,存于每一个角落内。

    仿佛这些圣人沟通了天地间的正气,沟通了天地,沟通了阴阳、乾坤。

    他们皆可以与天地合,仿佛他们一举一动间,都带有天地之威能。信手便可以碎裂万宇,可以崩灭山岳!

    德旺出山壁画,德旺面容肃穆,双手合十,缓步下山坡,苦修之后,宁静平和深扣于巳之心。

    这些壁画不知是哪位大能修士所绘制,其用笔细劲,色彩明艳,水墨罗漠,圣象则笔路精放,细皴慢染,画面脱画色相,精爽纯熟,清丽隽永。

    一带彩练,环山绕水,飘逸洒脱。既有清静宁谧的美感,更有清净、端庄、肃穆,慈悲的意境漫溢。

    更为奇特的是,就在壁画的另一面,用手指化力书就的经文,指走龙蛇,铁画银钩,苍劲有力,仿圣间其力可透山壁。

    《修行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普曜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圣本行集经》、《众许摩诃谛经》、《圣所行赞》等大乘经文铭刻石壁之上。

    药师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无量寿经:修士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坛经: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坛经: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他被这圣门修士的智慧和悟性深深触动了。此刻,他已经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之中。似乎思维融入进了经文之内,融入了虚无的世界中。

    似乎他看见无数经文化成了飞翔的符文,抖动间,飘进了他的识海。恍惚间,他感觉到了天地的广博,圣经的无量。

    乾坤间的灵力如同随着经文波动而起伏,如同出脉一样,天地间的万物皆会遵循经文的起伏而成脉动。

    到最后,他陷入更深层次的参悟的境界之中去了。识海内的一切事物似乎随之升华起来,自己也遵循经文的脉动同天地共同呼吸经文的律动。

    全身的生命系统如饥似渴地极速的吞噬着这些经文,他感觉自己和这些经文融合在了一起,水*融,分不清哪个是经文,哪个是自己。

    识海之中突然闪烁起点点七色荧光,就如同光之源头出现一样。

    荧光点点,极为氤氲含蓄,如同深海中的灯塔飘荡在遥远的天空中,从惊涛怒吼中摇摆,在骇浪喧天里引航。

    渐渐的,七色光芒大盛,整个识海皆被辉映其中,如满天繁星点缀在院子中,将整个丹田原有的气海遮蔽其内,恍如白昼。

    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