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大明王朝(第1/2页)戏幕客

    荣华富贵如庄梦,平淡如容始方衷;

    人活一世匆匆过,化作尘埃散雾中。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有未尽也。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天启元年,九月初六日,阴,明朝迎来她的第十五个皇帝—熹宗。

    后世学者们这般评论此皇帝:“熹宗为至愚至昧之童蒙。”,甚至有些学者称此子为:“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熹宗本人,已经化作了历史中的尘骨,他没法知道后世的评论,除非他得到始皇也梦寐以求的不死药丸,可即使始皇那般的千古君王也未曾寻到,何况这被认为是个“废物皇帝”的朱由校。

    熹宗在位期间,不专国事,对于各类杂耍玩意儿倒是颇为的有兴致。每每奏折上报之时,由太监在一旁传奏,熹宗本人不曾留心奏折内里究竟书写了些什么,毕竟,他也提不起兴趣去知晓,他只是大手一挥,任由亲近的太监代为批阅,审查。

    逐渐的,以魏忠贤为首的一批宦官势力开始操纵朝野,成为了熹宗明面上的代言人,且魏忠贤本人,更是以“九千岁”,此冒大不讳的称呼自居。

    俨然,大明皇庭渐渐朝着所谓“宦廷”过度,且于此期间,忠臣被诬,打入苦牢的数不胜数。

    权力相争素来谁人都不肯退让半步来,于是朝野之上,东林党一派形成一股强劲势力,与魏忠贤为首的魏党展开抗争,争夺执掌那权力的牛耳。

    然而,皇帝支持,再加上客氏等后宫的帮扶,魏忠贤一派在此权力争斗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趁此两党争斗之际,原本那群处于权力漩涡外观望中的官僚也重新选择站场。

    他们瞧见了此次党派争斗中,魏忠贤为首的魏党有着足够大的优势,便一股脑儿似的,纷纷倒向魏忠贤一派之中,由此进一步助长了魏党的嚣张火焰。

    四下朝野都笼罩在一片可怖的氛围之中,大多官员敢怒不敢言,朝廷此种可怖的氛围愈也愈烈。

    天启三年,十二月,多云,微微有光透出云层,照耀在大明皇宫的琉璃瓦之上,魏忠贤,明朝权倾一时的宦官被正式授命,担任东厂总督,由此拥有了巨大的实权。

    天启四年,魏忠贤任命自己的亲信许显纯掌管北镇抚司,尔后又命左都督尔耕掌管锦衣卫,自此以后,魏忠贤彻彻底底的掌握了厂卫机构,其爪牙势力进一步延伸。

    同年六月,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名,言道:“自宫廷至大小臣工不知有皇上,只知有忠贤。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忠贤专擅。皇帝为名,忠贤为实。”欲借此奏折使皇帝醒悟,卸去魏忠贤一切职务,并以犯君之罪处以其极邢。

    杨涟的进谏使得魏忠贤心生警惕,他派人拦下奏折,而自己先杨涟一步向熹宗哭诉道,阐述自己被杨涟等人诬陷,客氏同时也在一旁说情。

    隔日,熹宗下诏治杨涟诬告之罪,杨涟锒铛入狱。

    未过几日,朝中大臣相继进谏,继续向魏忠贤发难,言明若皇帝想要保全魏忠贤,不如革其官职,让其自行归田,远离朝廷这是非之地,熹宗并未理会群臣进谏。

    大臣叶项高用归田相逼,意欲借此,革去魏忠贤职位,而熹宗喜闻乐见,趁此机会,赶走了这不停唠叨,使人心烦的老头子,于是,他应允了叶项高的归田请愿。

    群臣攻击魏忠贤失败,面临的后果是,魏忠贤利用控制的厂卫势力对朝廷官员的迫害。

    叶项高归籍后,魏党顾秉谦成为内阁首辅,与魏广微撰写《缙绅便览》一册,点出周宗建,杨涟,叶项高,左光斗等百余人,称呼其为“邪人”,又点出依附魏忠贤一派的七十余“正人”,以便随后穿插于朝野各个官职。

    左光斗弹劾魏忠贤,奏折被魏派截夺,到了魏忠贤手上。随即,左光斗与杨涟官职被削,其数月间受到牵连被罢免官职人员达到数十人。

    天启四年,十二月,暴雨,雨声掩盖住宫中亡灵的哀嚎。汪文言被魏忠贤逮捕,由北镇抚司许显纯拷问逼供,欲借此株连陷害朝官十余人,汪文言秉持文人风骨,坚决不肯屈服,最后被活活打死于牢狱之中。许显纯伪造供词,言道杨涟,左光斗等官员受贿贪污,为辽东败将熊廷弼说情。

    左光斗被捕入狱,赤身受到棍刑,夹刑,受审时甚至无法跪坐,只得平躺于堂上,其不久,受尽迫害死于狱中;杨涟被重土压身,铁钉穿耳而死。

    魏党并未因此就放过余下的东林党人士。天启四年,对于东林党人士来说是一个黑暗而又可怖的一年,魏党捣毁各地东林书院,不依附于魏党的人均视作东林党人,当年被夺去官职者,达到三百余人。

    国子监陆万龄曾言:“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天启王朝在魏党集团的统治下排除异己,迫害朝官,残害百姓,从而使明朝的统治愈加黑暗。

    天启五年,五月十八日,天气渐暖,熹宗与王体乾及魏忠贤两名亲信小太监高永寿,刘思源泛舟游于桥北,忽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