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饕餮(第1/2页)鬼道冥医

    虽然这种“自欺欺人”式的梦境,听起来多少有些病态,但是帝江却过的很开心。

    他是真的喜欢烛阴,不是因为烛阴漂亮,其实比烛阴漂亮的凶兽大有“兽”在,但是帝江就是相中了烛阴的性格。

    毕竟很少有凶兽能够像烛阴这样温柔,而且如此善解人意,那个时候的凶兽每天除了打打杀杀就是打打杀杀,没有任何一只凶兽,像烛阴一样,如此善解人意而且还特别喜欢养花,整个钟山的所有花,都是烛阴一朵一朵亲手栽下的。

    可以说帝江也很优秀,毕竟在所有凶兽当中,帝江的存在时间都算是靠前的,虽然他开蒙的时间晚,但是毕竟他比其他凶兽存在的时间都要长,对于某些事情的理解,天生就比其他凶兽要强很多。

    但饶是如此,烛阴却还是不接受帝江的心意,反倒是对那仿佛冰块一样的尸犼,特别感兴趣。

    但是尸犼却对烛阴的表白没有任何的回应,可就算是这样,烛阴却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的去靠近尸犼。

    烛阴自己心里清楚,尸犼没有回答自己,只不过是因为犼家族已经衰败,自己跟了他,肯定会受牵连,在发现看似傻乎乎的尸犼居然还有如此心细的一面,烛阴便下定决心要追随尸犼。

    可是这件事情,在帝江看来可就换了一个样子了,在他看来,分明是这烛阴一直在热脸贴冷屁.股,这尸犼连个回答都没有,如果说自己得知烛阴同意了尸犼,那么帝江会立刻掉头就走,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这下次帝江可就着急了,在尸犼输掉了赌约,答应陪烛阴在钟山上度过百年光阴,帝江在知道这件事情后,气到差点爆炸,他发誓一定要杀了尸犼,不知道为什么,帝江.总是觉得尸犼是在玩弄烛阴,你明明没有正面答应烛阴,为什么却还要和烛阴在钟山上度过百年时光?

    一想到这,帝江就心如刀绞......

    其实当年和帝江争夺烛阴的,还有一位“大佬”,这位大佬的地位,在凶兽当中都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因为其相貌实在是太过丑陋,而且性格也是十分暴虐,他相中烛阴,其实也就只是因为烛阴的美貌而已。

    那位“大佬”其实就是饕餮。

    饕餮,读音为tāo ti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王爱君文集《饕餮》篇释义: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历代相传,就把在青铜器上这种睁着眼睛,张着嘴的纹饰,名为饕餮。至若在殷商时,是否把这种纹饰,也名为饕餮,则无从稽考。

    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进展,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不是随意点缀的,当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礼仪器上着饕餮纹,虽是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即使用“山川奇异之物”为题材,但这些奇异之物,是渺茫得不易捉摸的。

    古代技艺家,不像文明盛世的画工们,有“好图鬼魅而恶犬马”的偷巧手段,最初所采取的稿本,都是忠于写实,渐次才由写实而简化;所以饕餮纹所取的物象,多是由来有自,取诸常见的鸟兽等物,或近取诸人类的。饕餮纹是以颜面为主纹,足、身、尾为副纹,雷纹为地纹。完备的主纹是由冠饰、鼻、目、眉、角、耳、口、齿等官能所组成。

    饕餮多指负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的“饕餮地图”中,“饕餮”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饕餮纹是不是都是饕餮呢?

    其实不是的,段勇的《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将饕餮纹分为牛角、羊角、豕耳、变异四大类,就足以说明这类纹饰的复杂程度,也说明了饕餮纹来源的不统一。饕餮的形象自然也不可能只有一种。

    而且关于为什么鼎上要铸饕餮纹,也并不只有《吕氏春秋》中的这一个说法。

    《路史》中记述了蚩尤被杀后说的:“后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罗苹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那么饕餮纹最早,就是对蚩尤的丑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