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毒丸(第1/2页)重生铸梦

    浣剑和起点的形式不是好,而是一片大好。

    起点的签约制度一出现,每天都有大批的作者流失,作者总要找个地方写书,不在泽阅,还能去哪?当然是业内另外两家大站。

    根不用起点和浣剑主动挖墙脚,就有大批的作者主动的投靠过来。

    从泽阅出走的作者,仅仅只是一部分,整个作家圈子,都对泽阅的签约制度颇为不满,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直接影响到了新入行的作者。

    起点方面没有太大动静,浣剑方面果断的抓住机会,大肆在络上大肆宣传,要为络写手,创造一个自由、公平、舒心的写作环境,以此为噱头,又吸引了大一批新入行的写手。

    短时内,两家的写手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之前和泽阅竞争,争来争去,花了那么多钱和精力,争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作者,谁能吸引到更多的作者,就能带来更多的读者,提高站的流量,让站估值更高。

    现在倒好,根不用动手,泽阅自己就逼走了大量作者,两家站的写手数量出现了暴增。

    然而这份从天而降的喜悦没有维持多久,两家站的高层就发现不太对劲了。

    写手的确增加了,但新增的写手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为站带来流量。

    这批写手,绝大部分是新人,少量是泽阅的中低层写手,共同特点就是写作能力弱,没有固定的读者群。

    他们来了,并未带来读者,写出来的,一时半会也没法大批量吸引读者。

    当然,从菜鸟到高手,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除了极个别像血云这样一夜成名的大神,绝大多数人写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到几年不等的时间,慢慢的学习技巧,积累人气和经验。

    可问题是,浣剑和起点根等不了那么久。

    泽阅拉开了络的烧钱大战,哪怕这些写手一毛钱利润都带不来,可只要在站开书,站该给的福利,就一分钱都不能少!

    浣剑和起点采取了福利同步措施,两家的福利虽然不如泽阅,也相差不大。

    多出来一个两个写手还好办,可在短时间内,涌入一大批写手,光拿钱,不赚钱,连流量都带不来,站的支出陡然激增!

    起点的底子太薄,浣剑也厚不到哪里去,目前这个月,还能应付,但是要按照当前的作者涌入速度来计算,用不了三五个月,两个站就要被大批的作者福利给拖破产!

    更要命的是,由于前期宣传的太漂亮,还不停的有新写手加入。

    放在之前,不需要给写手发钱的时候,写手多,站开心,做梦都能笑醒。可现在不一样了,多一个人,站就多一份负担,在报表上看,这哪是写手,根就是一个个强盗,从站的口袋里朝外抢钱。

    最早一批从事络行业的,都是穷鬼,否则上辈子起点也不会在鼎盛时期,几百万就卖给盛大。

    即便是孔德成,看似身价不菲,那也得看和谁比,作为投资人,他那点钱实在是不值一提。

    况且这压根就是个无底洞,一个月能支撑下去,两个月呢?半年呢?

    对于络行业的未来,除了赵泽君之外,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一个月几万十几万朝里面投,完看不到未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谁都受不了!

    “毒丸!”

    孔德成忽然就想到了金融界一个常用的词汇!

    ‘毒丸计划’一般是指股权收购中的一种反击行为,但套用到泽阅这一系列动作上,再合适不过!

    起点方面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起点和浣剑两家,掉进了泽阅挖的大坑!

    回想之前几个月的大乱斗,表面看似毫无章法,可冷静下来分析,泽阅一招一式其实有板有眼,不动声色的步步设局,把两家站,一点点的套了进来。

    初始阶段,泽阅涉足络行业,打破络界的惯例,给作者发钱,用经济刺激,为了留住读者争取市场。

    这逼得另外两家站不得不跟风投钱,三家大战,拉开了络的烧钱模式。

    所有的作者,无论良莠,只要愿意写,就能赚钱,稍微高端一点的作者,一个月收入破千不算难事。

    此时,整个行业似乎进入了黄金时期!

    细想之下,这段所谓的‘黄金时期’恰恰和之前的络经济泡沫如出一辙:络写手能赚钱,并不是因为他们书写的好,而是泽阅引发的这场烧钱大战带来的虚假繁荣。

    大批的年轻人,开始涌入络行业,读者的数量也随之激增。

    但此时整个行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笼络更多的写手上,所有人,包括站在内,都被眼前的繁华花了眼,没有人意识到,行业已经泛起了巨大的泡沫。

    只有始作俑者泽阅,果断的采用签约模式,剔除了一部分无价值的作者,保留了泡沫中的干货:能写会写的作者,以及这些作者所吸引的读者。

    另外两家站,却傻乎乎的把所有泡沫大口大口的吞下肚子,还自以为得意。

    这已经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