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更衣(第1/2页)琅华夫人

    这位李姑娘,正是先前误撞了程清宛的人。

    她的父亲是梁丞相的部下,她本人与梁思瑶交情不浅,梁思瑶平素喊她“静衣”,眼下出事了却毫不留情把她推出来。

    众人的目光在梁思瑶和李静衣之间来回游走。

    她们虽然也是贵族出身,族中官至高位者却不多。而梁思瑶出身丞相府,祖父梁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家族在朝势力甚广,就算梁思瑶再上不得台面,只要她不出大错,没人会去她的不痛快。

    原本只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作壁上观,但下一刻,李静衣却让她们出乎意料了。

    “这确实是我废弃的。”

    李静衣只犹豫了一瞬,便坚决地站出来,伏身跪在芳宜公主脚下:“那张没有落名的词稿也是我写的,还望公主恕罪。”

    她没有任何辩言,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芳宜公主不解:“是你写的便也罢了,为何还要模仿程姑娘的字迹?”

    李静衣微微抬头,惭愧道:“我羞于显露真迹,怕被人认出来,故而换了一种字迹,绝非有意模仿。不想竟给程姑娘带来麻烦,实在惭愧。”

    芳宜公主又问:“一开始为何不承认?”

    李静衣脸色有惭愧,有难为情,她低声道:“一开始是羞于启齿,后来是没有勇气承认。事已至此,我无颜祈求程姑娘原谅,只愿能还她清白。”

    程清宛牵一牵唇角,静静看着她,不说话。

    芳宜公主也没有开口,她在考虑该如何处置这件事。

    一旁看戏的王姑娘笑问:“李姑娘,你那阙词是为何人写的?你不落姓名,对方如何知晓这是你写给他的?”

    “王姑娘。”

    梁思瑶出声警告:“她都已经承认了,你又何苦再为难她?真把人逼出个好歹来,你担当得起么?!”

    “咯咯。”王姑娘轻笑两声,对众人道:“孟姑娘想着考校姊妹,梁姑娘念着体贴他人,这样一比,我倒是不及她们了。”

    孟兰成听她明褒暗贬,脸色红白交替,正要开口反驳就让芳宜公主打断了。

    芳宜公主对李静衣道:“既然你自己承认了,我先前承诺的不会重罚也还算数,你去向程姑娘赔个罪,此事便算过去了。”

    她又众人道:“你们也不要再对外提起,给小姑娘留个面子罢。”

    众人顺从地应下了,毕竟除了程清宛,这件事情没有对她们造成损害。

    李静衣起身向程清宛赔礼道歉,程清宛看在芳宜公主的面上,没太为难她。

    本该欢欢喜喜的春宴被搅成这副局面,芳宜公主一时失去兴致,对外称困乏了,让姑娘们在园中随意游玩,等夕食摆宴再到膳堂相聚。

    芳宜公主走后,姑娘们三五结伴,到园中各处去玩。

    程家三姊妹则留在了丹青阁中。

    此时阁中仅留她们姐妹三人,程毓儿便没了顾忌:“这件事明明是梁思瑶做的,随便拉个出来顶替,芳宜公主会看不出来?”

    程清宛却无甚怨言:“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连我自己都对她避让三分,又怎能寄托于旁人为我伸张?芳宜公主在此设宴是为了玩乐,为这些琐事纠缠不休只会败了她的兴致。我方才那样坚持,她不恼我,我便知足了。”

    程毓儿明白她的难处,叹气道:“又不是甚么深仇大恨,她何必这样处处为难你呢?”

    亲近的人皆知,梁思瑶与程清宛自小不合。

    只因梁丞相对族中小辈要求甚严,动辄罚惩,但对程夫人所生的子女格外优待。梁丞相爱屋及乌,就连纨绔子弟程小五都能得到他的宽待,更别说是自幼乖巧懂事的程清宛。

    亲孙比竟不过外孙,梁夫人对此颇有微言,常常在人前埋怨,梁思瑶本就不喜这个表妹,经梁夫人频频提及,便更加厌恶了。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只有程清宛和梁思瑶自己知道。

    “素妍,你方才也在场,怎么不替你姐姐澄清?”程毓儿突然问道。

    “啊?”程素妍放空了许久,程毓儿一问就把她问住了,慌忙道:“我、我方才也很着急,在想对策呢。”

    程清宛这才看向程素妍,见她仍是恍惚的模样,想必是藏了心事,眼下不便促膝长谈,只好回去问问她。

    她对程毓儿道:“六妹妹看起来精神不佳,毓儿姐姐你陪她在此歇息片刻,我去更衣,稍后就回来。”

    通往恭房的小径曲曲绕绕,草木葱葱郁郁,将此处掩蔽在一片枝叶之中。

    程清宛至时,见李静衣背对而立站在不远处。

    此处有两间恭房,其中一间门紧闭着,能让李静衣甘愿站在外边等待的,除了梁思瑶就没有旁人了。

    恭房前有一口小井,井边放着一只装满水的木桶,恭房两侧一丛丛万年青盛长,叶片宽大翠绿。

    程清宛稍稍侧过头,用余光去看李静衣,见她仍背对着恭房站立,于是俯身悄悄撕下两小片万年青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