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六章:书法大师的欣赏(第2/3页)壮哉大唐驸马

 “先生,我没老师啊!”柴令武眨着黑白分明的双眼,一脸无辜的看着虞世南。

    虞世南哈哈大笑:“你可别这字是你自己练出来的,否则老夫等人怕是都得羞愧无地!”

    柴令武苦笑道:“不瞒先生,这字还真是写的。”

    他的字在结体上深受赵孟頫的“赵体”影响,而“赵体”具有构造严整、精熟笔法的特点,要学‘赵体’不仅要笔法娴熟,还须体会结构上的天才创意,故而,‘赵体’是被公认为难以临摹的字体。

    柴令武初学书法时,以“赵体”入门,而后又运用了颜体气势雄浑的笔法,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赵孟頫都是影响深远书法宗师,他现在把中唐的‘颜体’、元朝的‘赵体’搬到初唐,虞世南怎么可能不惊为天人、神魂动荡?

    “不可能!”虞世南一脸不信的表情。

    柴令武头疼道:“弟子以前那字写得狗啃鸡抓,怎么练都无法见人。”

    “倒有几分自知之明。”虞世南道。

    柴令武一头黑线的的胡编:“弟子以前的字是不好,可武功却学得马马虎虎,武功讲究意在念先、念在剑先,练武之时,需要神到、心到、眼到、手到……弟子觉得书法、绘画也是如此,于是在灵机一动之下,把手中笔当成刀枪剑戟来使,不久,字也练出来了。”

    “您看弟子这字,是不是有一种铁血凌厉之势?我告诉您,那是弟子把剑意融入了进来,也许称为‘以武入书’比较合适……”

    柴令武无耻的做着心里暗示!

    虞世南再看‘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时,果真觉得一笔一划气象雄浑,充满睥睨天下、铁血森森的气势,宛如纵横捭阖的刀枪剑戟。

    “‘以武入书’之说很有道理,一法通,百法通,莫不如此!”

    最后,虞世南赞赏的劝勉道:

    “虽说你之书法称之为自成一家、开宗立派亦不为过!但笔法尚显稚嫩,离宗师境界还差些境界,故而,不能骄傲自满,争取早日蜕变成形。”

    虞世南拍着柴令武的肩膀,期待之色难掩。

    “弟子知道!”柴令武点头道。

    “老夫以后会多加监督。”

    “弟子家里没有什么名家真迹可以观摩!先生可不可以赐予弟子墨宝一幅!”

    柴令武讪讪笑道:“说不定弟子从先生书法中体悟到至境,从而令自己的书法完善起来呢。”

    他敏锐的察觉到虞世南的期待,便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大唐书法界首推虞世南,次之欧阳询,最后是褚遂良。如果得到这位第一名家的真迹,那他可要开心死了。

    只不过虞世南字值千金,每天上门求字之人,有如过江之鱼,又岂是那么好弄到的?

    柴令武说出此话后,有些患得患失的紧张起来。

    “这有何难,老夫这便写出一幅。你要老夫题何诗作?尽管开口。”出乎柴令武之意料,虞世南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曹操的《观沧海》,如何?”柴令武大喜过望。

    对于一个爱字如命的人,看到一种全新字体,就像就像是一个色中恶狼看到昭君、貂蝉一般。

    只不过他今年七十三岁,寿命将尽。

    因此,他极其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柴令武成形的书法。

    只要帮助到柴令武,又何惜一幅字?

    “《观沧海》气势磅礴、格调雄放,倒是与你的书法匹配。”虞世南回到讲台(教案),一口气将《观沧海》写了出来,还将自己的私章印上。

    “多谢先生!”柴令武眉开眼笑,连连道谢。

    回家就请人精心祷糊起来。

    初唐三大家之首的真迹啊!若是传到二十一世纪,随随便便就是几个亿的价值。

    “你也写首《观沧海》给老夫。”虞世南见柴令武爱不释手,心头甚为高兴,自己的心血作品被人重视如此,换成谁都开心。

    这是交换“墨宝”的征兆?

    柴令武怔了怔,也不打算藏拙,他深吸一口气,闭目平息心头激动。

    虞世南见状,颔首不已。

    心平气静才能调动最佳状态,这小家伙已经深得书法之心境。

    不错,不错。

    柴令武准备半晌,便提笔书写一篇《观沧海》。

    “好字,好字!可以为师矣,老夫无憾矣。”虞世南将宣纸拿在手中细细鉴赏,一个劲的叫着。

    柴令武书写“上善若水”时图快,没有写出真实水准。

    而这一幅字乃是回报虞世南,所以用心的写出了自己的水平,也写出了后世行楷精华之所在。

    雄浑开阔、大气磅礴的书法,配合这首诗大气的诗作,更是妙中之妙。

    诗词、书法的气势融为一体,可谓是相得益彰。

    论起意境、水平,较之“上善若水”更胜百倍。

    故而虞世南起初只是觉得柴令武字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