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第2/2页)全球战国
王、郡王、各类国公、将军什么的,一套一套的。而且虽然阶层分得那么多,但是各个阶层的待遇都非常丰厚。
以亲王为例:朱元璋规定,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明代中期太平时节,米价很便宜的时候。大约是七八石米折银一两。亲王岁支米五万石这一项,就是七千多两白银。若是社会稍有动荡,米价上涨的话。这笔钱就不是几千两白银能打住的了。(隆庆开关后,大量白银涌入,银价贬值,所以万历时期的米价在0.3~0.5两白银/石的范围内波动)
大明的宝钞是在不断贬值的,两万五千贯宝钞到了万历年间,跟废纸也差不多了。所以,这个可以忽略不算。
至于其他的丝绸布匹啥的,在明代白银购买力很强的时候,大约能值两三千两白银。
总之,一个亲王,朝廷每年发出去的东西,大约在一万两白银上下。
听上去好像不多?
但是,你得知道的是,老朱家的人很能生啊!到了万历年间,各类宗室只算男丁,就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人以上。如果严格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给所有的宗室足额发放俸禄的话。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需要再乘以1.4到1.5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所以,明代的皇帝对于宗室,那是极为头疼的。皇帝们通过不断的打折、延迟发放、不给宗室家的新生儿取名(皇帝是朱家家主,家主不给新生儿起名,这个新生儿就不能在宗人府登记,自然就没有相应的俸禄)等各种无赖手段减少对宗室的支出。但即便如此,到了万历时期,中央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40%以上,都会被庞大的宗室给消耗掉。
所以,虽然皇太孙是储君,可以类比亲王。虽然朱由栋深得万历喜爱。但是万历还是只给了朱由栋一所方圆两千多亩的皇庄,然后一次性给了五千两白银。
不过对于穿越者而言,这么大一笔启动资金,已经是足够了!
混吃等死说
关于明代宦官面对皇族时自称的问题:目前有明确依据的是:资历老,和皇族关系亲近的,面对皇族自称老奴是没有问题的。有很多文献可以佐证。位高权重有实际职司的宦官在上奏章时自称‘臣’。这个也是能看到很多文献证实的。
但是在口头上,宦官面对皇族时自称什么呢?有资料说,普通宦官面对皇族自称‘小的’,也有资料说自称‘奴婢’。这些,都无法完全证实存在,也无法完全证实不存在(毕竟是口头自称,缺乏文字资料)。当然,像我大清编的《明史》那样自称奴才是绝不可能的。
个人认为,既然老宦官自称老奴是确定的。那么普通宦官自称‘小人’就显得没有依据。再说,宦官到底是皇帝的家奴,所以本书里宦官面对皇族的自称,采用《大明王朝1566》里的称呼,面对皇族自称“奴婢”。当然,《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疏漏也多得很,不过电视剧嘛。同理,本书也只是小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