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吃饭睡觉打秦国(第2/3页)战国万人敌


    一旦做决定,就满地的坑,还是粪坑!

    撤了,畏敌怯战撤得慢,徒增损耗,无能撤得快,畏敌如虎,无胆。

    不撤,打赢了英雄,打输了狗熊。

    从现状出发,几乎就是百分百当狗熊。

    斗尊要是死战,那就是只顾自己颜面,不顾将士死活,累及国家,你该死斗尊要是消耗战,整个斗氏子弟兵还要不要保存?斗氏无以为继,只能被斗皇轻松收编,你还是该死。

    当知道郢都现在是斗皇在把持大权的时候,斗尊就清楚,自己这条老命,是他娘的该交代一下了。

    不过他也没打算让斗皇好过,虽然也不知道斗皇有没有考虑过他的想法,但老骨头也该挣扎挣扎。

    最重要的是,留下斗氏的子弟兵,将来还是有翻本希望的,这一批精兵打光,那才是真的一点翻身机会都没有。

    汉军纪律之严整,是斗尊生平所见。

    他自从军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部队,对手是这般的强大,他并不期待在这个时侯较劲,只能留给后人希望,或许几十年之后,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至于现在,求存求活而已。

    他向商无忌求和的消息,并没有保密太久,选择了一个差不多的时间,就散布了出去。

    传到晋国传到周郑,也就是几天的功夫。

    自楚汉和谈以来,往来中原的马匹,不知道被跑死多少。

    这些都是传递消息的快传,对中原国家来说,楚汉和谈的后续发展,绝对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国际形势。

    和传统的楚国相比,新封汉子的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前人几十年做不到的事情,他一两年就搞定了。

    尤其是“汉子国”正式挂牌上市之后,对列国的中下阶层的吸引力,非常非常的大。

    在中原诸国没办法出头的落魄武士,在“汉子国”的地盘内,总能找到“官”做。

    整个“汉子国”,也就是原先的淮水伯府,完全不怕官吏多,就怕官吏少。

    智者有位子,愚者同样有位子,需要的不是全知全能,需要的只是一个个合适的工具人。

    对“汉子国”整体而言,你是公卿士族之后还是无知野人出身,都没有任何区别。

    这里的选择,无非就是有用和没有。

    除此之外,对武士阶层而言,跟汉军作战的好处,就在于投降的确能够保命,不会出现大屠杀。

    战场上的厮杀归厮杀,但战后为了避免各种各样的麻烦,传统两国交战,多少都会进行屠杀。

    比如伤兵,比如粮秣不济之后的惨胜,比如长期战争带来的世仇报复

    这些都会出现大屠杀,甚至可能只是为了节省粮食,就会这么干。

    但在汉军这里,都是尽可能地增加存活率。

    大屠杀更是无从谈起。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斗尊选择接触商无忌,尽管消息传到北方,晋国上卿魏操还大胆猜测,是不是斗尊的计谋,是拖延战术或者诈降。

    但从那些来到晋国,久居淮水的秦人交谈中,魏夫子判断,只怕这一次的麻烦事情还真的不小。

    凭心而论,晋国根本不想看到“汉子国”做大。

    时间点太糟糕了,晋国对内称王,就是摆明了要做“叛逆”,甩开“含姬量”单干。

    只这么一个操作,内部维稳就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更何况本身晋国公卿的内斗又是长期性的,从来没有停歇过。

    没有一致对外的共同利益,也根本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

    “汉子国”现在起家,其封号来自天子,只要李解还没有说效仿吴楚直接称王,这事儿就很麻烦很麻烦。

    周天子要是彻底不要脸,完全可以让李解出兵,帮他专治各种不服。

    别说什么“三监”“三公”,你就是“太监”“公公”,只要李解敢要,周天子就敢给。

    和周怼王不同,现任天子看得透彻的很,他就是个屁,他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反正早晚都是受罪,何不趁此机会爽一把呢?

    不能复现祖先光荣是肯定的,但把郑国小婊砸彻底搞残,周天子内心绝对爽,一点压力都没有。

    打周天子脸最狠的,从来不是什么楚国。

    都歧视楚国了,还管什么打脸不打脸?打脸也该受着。

    但郑国这个恩怨,那真是深远难言去了。

    为了搞死搞残郑国,周天子真心不介意谁来做“霸主”,你只要有能力,你想做方伯就做方伯,爱咋咋。

    晋楚互殴的巅峰期,主战场说白了就是郑国这一线,随后因为时势的特殊走向,这才出现了代理人战争。

    但也无非是晋国和楚国,各自推动郑国还是宋国来搞事。

    至于说后来冒出来一直老妖怪,那都是如何都想不到的事情,谁也不想的,连晋国自己都不想。

    所以现在魏操尽管主持武卒陈兵河西,而且随时要进攻槐谷,逼迫泾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