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庆功宴(一)(第3/3页)红楼大贵族


    更不用提,原本就对外面的事比较清楚的宝钗了。

    宝钗看贾宝玉在旁边坐下,觉得老这么避着他也不是办法,正好心中也有疑惑,便问道:

    “听说,除了禁军都虞侯,皇帝还赐了你一个进士出身,这是为何?”

    众人一听宝钗这个问题,就比王熙凤的专业多了,都静下来听回答。

    贾宝玉想了想,道:“许是朝中诸公的考虑,因为我年纪、资历的问题,朝廷不好让我入朝理政。若是官职太小,又无法酬功,所以才将我安置进武官行列。

    我已有了高阶实职,自然就不能再参加科考。

    朝廷出于爱护之心,未免我将来身份受限,才额外赐了进士身份。”

    这一点,朝堂上的官儿们几乎都能看出来,也从中直观的看见,贾宝玉有多么得朝廷诸公的青睐。

    自古以来,不论科举多么昌盛,荫官总要比科官多。

    因此从科举入官的群体,多有看不起荫官儿的。

    本朝循后宋旧制,重科举。

    若非正规科举入仕之人,几乎很难位居六部以上高官。

    若非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几乎不可能入内阁。

    与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相对的,还有同进士出身,分别称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

    其中,一甲和二甲加起来,只是三甲人数的零头。

    换句话说,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就是每一届科举的前几十名。

    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朝廷给了贾宝玉一个进士出身的身份,便是为了不妨碍他在此次赈灾之事上表现出来的辅国安民之才能。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朝廷是有意将来把贾宝玉调回朝廷任职的。

    也可以看出,朝堂诸公,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看不起武夫的......

    听了贾宝玉的话,很多人都感叹不已,问为什么朝廷会对他如此周到,连这一茬都为他考虑到了。

    “为什么?”

    贾宝玉微微一笑。

    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上书房伴读的时候,尽力表现好,全方面展露自己对儒道追求的原因了。

    试问一个后辈,能在未及冠之前,就能有机会认识满朝阁相,还能不大不小的结下一份师生之谊,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这原本,就是属于皇子的特殊待遇,伴读,是去沾光的。

    任何一个不珍惜伴读机会的人,都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