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举贤不避亲(第3/3页)大良医

。”

    庞霄仔细想了想,“大世子出事的时候,临近过年,那一年四川水患、地动、山火赈灾三次,其他小的赈灾我还没注意,好像山西也有少量蝗灾。

    等等......福建,我想起来了,福建在仲秋之后似乎有疫情,朝廷派出的赈灾官员和原福建布政使也不幸染疾亡故,二次赈灾只是拨了银两和药品,并未派去官员。

    据传回来的消息说,沿途数十个村落都是空无一人,尸横遍野,腐败气味传出很远,牲畜都不能幸免于难,闻家老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接任布政使之职。”

    说到最后,庞霄的语速慢了下来,他虽然年纪大了,脑子却是极为够用的人,瞬间看向周恒,眼神晃了晃,随即更加坚定了几分。

    “我想你问这个,一定是想到什么是吧?难道这里面也有内情?”

    “他之前是何职位?怎么临危受命?”

    庞霄叹息一声,“具体原因我也不知,只是听闻钦差刚刚抵达福建就染上瘟疫,三日暴毙,第二日原布政使也随即不治身亡。

    陛下接到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当时有些着急,问朝众人并没有一人愿意前往,闻昌晋当时就站出来,说是举贤不避亲,他举荐自己的三弟接任福建布政使。

    当时闻家老三仿佛是福建的右参政,陛下直接下旨,随后两个月疫情也逐渐稳定下来,陛下赏赐了诸多财物,也算是一段佳话。不过这与大世子之死有何关系?”

    周恒深吸一口气,将腰间的那个小包取下来,庞霄知道这包里面都是手术用的各种器械,刚刚在验骨的时候就用过。

    周恒仔细地戴上手套,倒出来包里面的物品,打开一个小盒子,里面就是那块残存的刀尖。

    “冬日,即便是福建温度也没有很高,所以一般的疫情进入冬日都能控制,你说福建的疫情两个月之后算是控制住,并非完全消灭,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消息传回来,应该是大捷的奏报。

    能长时间保存,还不怕低温,看来我们找到这刀尖上涂抹过什么了,不过为了验证,我回去尝试培育一下,如若真的是我怀疑的东西,我想闻家才是始作俑者。”

    庞霄脸上冷了几分,看向周恒停顿了片刻,重复着周恒的话。

    “闻家?如若真的是闻家,他们的心思难道是那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