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黑旗卷尘沙!(第2/6页)魔临

已经完成了向梁程军权的交接。

    不仅是在楚地占领地的军队,晋东的军队,苟莫离的军队,还有先前国战时,朝廷划归自己管辖指挥的军队

    总之,家底子,全都撂给了梁程,还以自己的名义,对姬老六这个皇帝,做了交代。

    在郑凡最初的计划中,

    他入乾,抄后,梁程和姬老六,则在三边与兰阳城,也就是整个乾国的北方吸引乾国精锐的注意力。

    其余的,

    郑凡没说太多,

    不是为了节约口水,而是郑凡还真担心吩咐得多了,反而会有负面效果

    有家里的这尊大僵尸,

    这位在设定中,从上古时期就指挥过神魔之战的存在来当统帅,

    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所以,

    郑凡才敢这般大大方方地,联合楚人入乾

    他当然知道凶险,也清楚很可能会发生的意外,而一向惜命谨慎的摄政王爷为何这次敢放开手脚地这般任性行事?

    嗨,

    说白了,

    再凶险再危急,能比得上当年奇袭雪海关么?

    老田是不在了,可老田的位置上,仍然坐着人呐。

    当年苟莫离在得知雪海关被夺下的消息后,恨不得连抽自己几个巴掌,感慨着要是自己不知道该多好。

    因为无论如何掩饰,总是会留下刻意的痕迹,如果对手是个庸才也就罢了,偏偏对面是田无镜。

    同理,

    当郑凡收到军报,

    知道孟珙、钟天朗、韩老五、乐焕,这四个被称为大乾中兴四大名帅的存在,都将各自主力精锐调拨到自己身边时

    郑凡可以笃定,兰阳城那儿的梁程,不可能瞧不出来。

    只不过,这具体得看梁程到底何时才能瞧出来,以及其瞧出来后,能否来得及做出及时的有效反应。

    好在,

    梁程看出来得很早。

    这一切,都归功于大燕皇帝陛下数封昭告天下的旨意

    这就是投石问路。

    将石块先砸下池面,再观察其涟漪

    大军开拔,移防,不仅仅是大军本体的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更是不可能少。

    梁程看清楚状况,比郑凡想象的最好情况,还要早很多。

    否则当初在南门关时,他就不会哄陈大侠去兰阳城,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攻打兰阳城,是连佯攻都不会。

    苟莫离的兵马,是从范城一线,翻过齐山山脉,到了兰阳城下

    而原本需要从晋地与楚地调兵的梁程,干脆直接下令兵马转向,不到兰阳城,直接从楚地南下,走古越城老道。

    也就是走的是谢氏的地盘。

    故而,

    谢渚阳在通盐城收到“家里”来信后,夸赞过家里的这帮崽子懂事儿,这里的懂事儿,就是协助燕人的第二批大军,通过家族封地。

    这才有了谢渚阳,铁了心的投靠摄政王的决断。

    因为他得到了,连摄政王本人都没能得到的消息,等同是提前看到了答案。

    亦或者,是他早早地就做了铺陈。

    在决定追随燕人入乾时,他似乎就在想着退路,也可以说成是进路,所以将那栈道和营寨,修建得极为精细

    只不过,谢渚阳原本就怀疑,这是那位摄政王早就准备好的后手。

    因为以他的人生经验来看,他真的想不出,能有一个做手下的,敢在没有上位者的提前授意下,直接更改战争计划,以自己的判断直接调动大军听自己行事。

    再者,自己修路搭寨时,几个年轻的将军被摄政王特意派出来对自己监工,这在谢渚阳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摄政王本人,是要确保这条路可以保证更大规模的兵马第二次畅通的。

    谢渚阳不知道的是,

    当时郑凡把陈仙霸和天天他们派来,不是来当监工的,而是来学习谢渚阳行军细节艺术的。

    毕竟,没人是全知全能的神,郑凡自己也不例外。

    可谢渚阳并不晓得这是个误会,

    也因此,在先收到老家来信,又收到郑凡的空锦囊后,

    这位柱国才会放声大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觉得自己和摄政王,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下,配合完成了这场战场大挪移的布局,岂料那位王爷还真是完全当了次撒手掌柜。

    不过,谢家那支被围歼于城墙下的轻骑,确实是起到了“报信”的作用。

    郑凡终于知道,梁程会从哪里来

    也明悟过来,为何先前谢渚阳会特意花费更多的代价付出更多的人力,把行军的道路和寨子,修建得这般好。

    自觉小觑天下英雄的王爷,才连续骂了好几声的“这条老狗”。

    他谢渚阳,

    凭这一贡献,

    就足以给谢氏,挣一个世袭罔替的实封王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