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钢铁(第2/2页)穿越之青史留名
大概二十吨,每月可产生铁大概六百吨,年产铁大概七千多吨。
这还是因为炼铁原料供应不足的原因,要不然张青峰完全可以建一个容积三百平的高炉,日产量上百吨生铁不成问题。
在张青峰来到犷平六个月后,平炉才终于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一共有两个平炉,按照设计,平炉每炉可炼二十吨钢,大概每三四天出炉一次,两个平炉理论上每月能炼一百吨钢,年产量大概一千多吨。
一千多吨,相当于盛唐时全国的钢铁产量。
公元208年九月,炼钢厂的高炉和平炉终于全部都投入使用。
随着张青峰建的炼钢厂投入使用后,以前的灌钢法的炼钢作坊则是全部停产。
年产七千吨钢铁的炼钢厂,关是围绕整个钢厂的工人就有数万之多。
其中差不多有上万人在矿山开矿,煤矿和铁矿需要的人手是最多。
然后是运输也有上千人,还有无数的车船作为运输工具。
钢铁厂里面的工人,也有五千多人,光是粉碎矿石洗煤炼焦等等,就需要大量人手。
还好在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很低,一个月发一些粮食布匹以及少量钱财就算是工资了。
…………
“老师,这炼的钢铁太多,用都用不完了,这可怎么办啊?”
随着钢铁厂的运营,杨慎却变得愁眉苦脸起来。
钢铁厂运转起来后,因为钢铁厂产量太多,却导致这么多钢铁根本用不完,大量钢铁积压在仓库中。
哪怕是生铁都降价到二十文钱一斤,但是随着短时间的抢购热潮后。然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人买铁了,因为幽州附近民间用铁已经饱和。
想要把钢铁卖出去,除非销售到全国各地去,但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功的。
以前是钢铁不够用,现在却变成了钢铁产量太多了,这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钢铁厂每运转一天,要支付数万工人的工资,要是这样下去的话,钢铁厂迟早要破产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