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崛起(第1/2页)殷宋

    了解过诸位大佬的来历之后,王延政这才通过自己的左膀右臂,开始对他的家族崛起历程进行深入的挖料。rg徐寅和翁承赞告诉他,他们家是从北方随一支队伍逃难到闽地来的,队伍的头领叫王绪。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生存,王绪调整目标方针,寻找生存根据地。经过认真而又仔细的勘探和侦查,王绪发现闽地北部的武夷山区地势险要、人口稀少、几乎没有朝廷军队驻守,也没有势力较大的军事力量,无论如何应该是个理想的生存根据地。于是,王绪调整军事方针和目标,将进军迁徙的方向改为闽地北部。

    闽地北部确实如王绪所勘探和侦查的那般,都是行路十分困难的山区、整个山区就只有漳、汀两个大州,人口非常稀少,人口稀少自然军事也就薄弱,王绪的这支北方来的队伍轻而易举地便攻破了汀、漳两州之间的大块地盘,成为闽地山区的头号割据藩镇。

    地盘虽然打下来了,问题又随着而来,王绪的这支军队毕竟都是些盗贼出身,军纪较差,烧杀掠夺、祸害百姓都已是家常便饭,所以虽然在闽地打下来了一大片地盘,却并没有得到闽地当地百姓们的支持,很多州县又出现了得而复失的现象。

    在藩镇军事势力之中,军纪是个非常让人纠结的问题,很多藩镇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军纪的涣散却是同战斗力成正比,大家拼着性命当兵,打了胜仗自然是要充分地烧杀掠夺,打仗没有好处,就靠那些微薄的军饷,谁去干?王绪显然没有太高的觉悟,所以他认为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所以他最终没能成为乱世成功绽放的那朵红花。

    闽地山区一带虽然没有能够威胁王绪这支队伍的势力存在,但因为得不到当地百姓们的支持,王绪的军队再次出现了疲于四处奔波流浪的窘迫场面。光窘迫也就算了,王绪很快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军队的粮食即将出现告罄的现象,闽地山区原就州县稀落、人口稀少,现在又一下子涌入了数万军队和家属,粮食问题一下子变成了大问题,武夷山区多的是森林树木,不过再多森林树木都不能当饭吃!

    光启元年七月,王绪向军下达了一道极其残酷的命令,要求军将士不得再携带家属行军,违令者斩。对于这道命令,王绪给出的理由,一是闽地山区道路崎岖险阻,不利于行军,带着家属只会延误行军速度,不利于快速行军作战,二是目前粮食出现危机,行军家属们只会白白消耗粮食,牵连将士。

    王绪的抛弃家属命令让军将士怨声载道,携带家属千里迁移,就是为了能够照顾妻儿老,现在要把自己的亲人抛弃,大家自然非常怨恨王绪,以往在大家心中威望魅力极高的王绪瞬间变成蛮横无理、刚愎自用的孤家寡人,整个光寿军团的人心开始逐渐离散。

    怨恨归怨恨,毕竟王绪是老大,老大的指令还得遵守,很多将士忍痛含泪被迫放弃妻老。但对于王绪这道不近人情的残酷命令,军队之中还是有敢于违抗者,他们就是王延政的父王和两位伯父,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

    王潮三兄弟都是极其孝顺之人,自然不会去理睬王绪的这道所谓军令,当众将士纷纷把妻儿老抛弃在路边时,只有王潮三兄弟仍然搀扶着年迈的母亲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间道上。王潮兄弟的行为被王绪发现后,王绪顿时勃然大怒,虽然王潮兄弟是他的心腹爱将,但如果胆敢违抗军令,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惩罚,于是严厉训斥王潮兄弟,要按军令处死王潮三兄弟。军中的大多数将士都对王绪的所谓狗屁命令非常不满,关键时刻都站在王潮三兄弟这边,要求王绪宽恕王潮三兄弟。众怒难犯,王绪只得平息怒火,放过了王潮兄弟。

    屠夫出身的王绪开始变得猜忌多疑、嫉闲妒能,总是担心下属们会造反叛乱,取代自己的位置。王绪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找了位江湖术士来预测他的前途命运。江湖术士的预言虽然大多并不靠谱,但王绪所找的这位江湖术士的预言却是相当的灵验,因为他来到王绪军中仔细观望认真测算后,得出了结论,军中有王者之气,将来必有人会取代你。

    但术士也就只有半吊子的事,既然已经看出了军中的王者之气,却无法找出那位有王者之气的人。不过对于王绪来,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于是军中手握重兵、才能勇略过人、外貌雄伟魁梧者都成了王绪的怀疑对象,只要被王绪列为怀疑对象,都会被王绪以各种借口处死。整支队伍顿时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惊悚恐慌之中,将领们人人自危、惶恐而不知所去。

    生死关头,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展开自救,王潮便迅速开始在军中寻找身死危境的那帮将领们进行劝,让大家团结起来,展开自救。大家对王绪的残暴不仁早已十分不满,在王潮的劝下,军中逐渐开始结成一股反王绪联盟,并准备寻找时机发动兵变推翻王绪。

    王潮找到了负责带队的前锋将领林硕德,准备寻求他的帮助来发动兵变。某日行军途中,王潮和林硕德率领几十位精锐将士埋伏于竹林之中,当王绪途径这片竹林时,他们就率众杀出竹林,将毫无防备的王绪突然擒获,当场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