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岐蜀(第2/3页)殷宋
,还没有见到敌军便做鸟兽散了。唐昭宗只好又出逃,投奔华州的韩建。李茂贞进入长安,纵兵大加抢掠,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在韩建的调停下,李茂贞不但没有被加罪,反而加封为岐王,并拜尚书令。
天祐四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李茂贞仍用唐哀帝天祐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并联合王建和李克用写了讨伐朱温的檄文,声称要兴师问罪。但这也仅仅是虚张声势,大家各有打算,联合出兵的事也没有了下文。
李茂贞没有出兵讨伐朱温,诸侯中的强者皆先后称帝,唯独李茂贞没有,还是只称岐王,开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其妻称皇后,各种仪仗都跟皇帝一样,仅此而已。
蜀王王建在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后来,王建因罪入狱,被狱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当山上。武当山僧人遇到王建,指点他前去投军。王建于是到忠武军从军,后逐渐升为队将。
中和元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军八千兵马击退黄巢,部队分为八都,任命八个人为都头,其中有一个就是王建。中和四年,王建等五人入蜀,面见唐僖宗,被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为养子。唐僖宗将王建等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宿卫宫中。不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逃往凤翔。光启二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并负责保护玉玺。逃亡途中,山中栈道被烧毁,王建拉着僖宗的马,冒着烟火突围而出。在休息时,唐僖宗枕着王建的腿睡着了,睡醒后,又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
田令孜因担心僖宗加罪,要求担任西川监军,前往蜀地依附任西川节度使的弟弟陈敬瑄。王建因为是田令孜的养子,被外放为利州刺史。后来,王建招募八千士兵,顺江袭击阆州,并驱逐阆州刺史,自称阆州防御使。王建在阆州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罗人才,善待百姓,守住大义的名份。
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曾同在神策军中,关系很好,陈敬瑄对此非常忌惮,害怕他们二人图谋西川,并问计于田令孜。田令孜道:“王建是我的儿子,我只要写一封信,就能把他叫来。”陈敬瑄大喜,派人拿着田令孜的书信去召王建前来。
王建得信后,非常高兴,到梓州面见顾彦朗,道:“父亲召我前去,我也想到蜀都去见陈公,向他求取一州。”并将家眷托付给顾彦朗,自率精兵二千西去蜀地。谁知王建刚刚行到鹿头关,陈敬瑄在幕僚的劝下又后悔了,命王建返回阆州,并加强城池防御。王建大怒,攻破鹿头关,夺取汉州。
王建又进军学射山,一举攻取德阳。陈敬瑄遣使责问王建,王建道:“父亲召我前来,半路又命我回去,顾公一定会怀疑我,我已经没办法了。”并表示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顾彦朗出兵帮助王建围攻蜀都,围攻蜀都三日,见无法破城,便返回汉州。不久,唐昭宗即位,命左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下诏令顾彦朗罢兵停战。顾彦朗则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镇守蜀地,并为王建求取节度使的官职。文德元年,唐昭宗将西川的邛州、蜀州、黎州、雅州划为永平军,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陈敬瑄不肯奉诏,唐昭宗便派顾彦朗出兵讨伐,又任命王建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但围攻蜀都三年,难以破城,朝廷有意休兵。大顺二年,唐昭宗下诏恢复陈敬瑄官爵,令顾彦朗、王建罢返回镇地。
王建接到诏书后,不愿罢兵,上表请求继续攻城。王建派兵扼守剑门,切断了中原与两川地区的联系。此后,王建首先逼降眉州的山行章,又招降资州、简州、戎州、茂州、嘉州、邛州等地,并将蜀都围住。田令孜登上城头对王建道:“我与您这么好的关系,怎么到了这个地步。”王建道:“我奉皇帝之命,讨伐不听诏令的人。”田令孜无奈,当夜进入王建军营,交出西川节度观察牌印。次日,陈敬瑄开门投降。王建将陈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为监军,但不久便派人将二人杀害。
大顺二年,唐昭宗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蜀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不久,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病逝。
景福二年,王建被加封为同平章事。乾宁二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进逼京师,诛杀宰相,并谋废唐昭宗。李克用在河东起兵勤王,王建也派兵救驾。乾宁三年,王建在唐昭宗的诏令下,罢兵返回蜀都。同年七月,李茂贞再次进犯京师,烧毁宫殿,唐昭宗逃往华州。王建得知后,上表请求皇帝迁都蜀都。不久。王建被任命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讨伐李茂贞。
乾宁四年,王建派兵攻打东川和凤翔。不久,王建取渝州、取泸州,开通峡路。同年五月,王建亲自率兵攻打东川。不久,唐昭宗诏令王建罢兵,王建不肯奉诏。唐昭宗贬王建为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李茂贞拒绝接受任命,唐昭宗只得恢复王建官爵。十月,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