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归宿(第1/2页)殷宋

    时间到了五月份,节度使大人受封为闽王的传言终究还是得到了证实。

    这是一个让闽地百姓欢欣鼓舞的事情。这些年来,闽地在节度使大人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天下四分五裂,战事频发,成为闽王的节度使大人必然可以安闽地于江南,保一方之太平。而随之而来的福利,更是惠及闽地人民,上至士大夫,下至百姓。闽地不再向中原朝廷上缴税务,而改为贡品,闽地百姓的缴税便可减半。原先节度使大人门下的幕僚眼见一个一个陆续都封了官。而闽王的几位公子更是晋了爵位。各地州县的官员也陡增了一倍。

    闽王宫在原先都督府之上改建,闽地上上下下开始把充实闽王后宫作为朝政的当务之急。这入选后宫,对于妙龄女子而言,定当是梦寐以求之事,仿佛是那枝头的麻雀一夜之间变成了天上的凤凰。那女子自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就连家里其他人更是脱胎换骨,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尤其是那各州县的寻常百姓人家,更是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女子一并送入后宫中,那闽王都福州城对她们而言,仿佛就是那遥不可及的天空之城。只可惜,在起跑线上他们就输给了福州城的达官贵人们。按规定,各州县每户人家最多只能选送一名妙龄女子,经过层层筛选才能送进福州城进行最后的几轮选拔。而福州城的达官贵人们每户人家最多可选送两名妙龄女子,便直接进入最后的几轮选拔。

    对于福州城的那些达官贵人来,这项政策是她们的福利,这两个名额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并且可以轻松完成。但在黄宅里,这两个名额却引起了不的争执,甚至差点到了放弃名额的地步。

    首先是芳。孙夫人心疼芳,当初一心想让她和子玉成婚,却没有成功。如今,孙夫人便希望芳趁机由黄老爷引荐给闽王,心想这养在后宫之中必然比留在章宅更加幸福些。哪知,芳却一口回绝了孙夫人的好意,言语激动而显得冒失。起初,芳还不愿出缘由,直到孙夫人一再追问,才吞吞吐吐地出了两个字:李旺。

    孙夫人恍然大悟,自怨自艾道,哎呀,我竟然没有看出来,你们从就认识了,可算是青梅竹马呀!

    孙夫人这么,但却不明白,为何芳将此事烂于肚子里,迟迟不肯和自己言呢。难道你是一厢情愿,而那李旺却不中意你吗?孙夫人问芳。

    芳此时也不含糊,心直口快道,不,我们两情相悦。

    那不就成了,我立马帮你们把婚事给操办了!瞧你们两个真是一点儿也不懂事,还这样遮遮掩掩地,没有一点儿着急样子。孙夫人。

    只是李旺不甘于只当一个幕僚,希望功成名就之后再迎娶我过门。芳坦白交待道。

    那有何难。当初你黄老爷让他到节度使大人那儿当个幕僚是希望他多学习点东西。如今节度使大人受封了闽王,正是用人之际,阿旺有不甘之心也是好事。你且去把他喊来,今晚我和你章老爷一起做主,就把你们的事情给定了。孙夫人。

    这天晚上,李旺和芳像两个孩子一样在前堂,紧张着等待着一个天大的赏赐似的。他们明明知道这个赏赐将会是什么,但她们还是心有余悸,生怕这个好的赏赐突然间不翼而飞了。直到黄老爷和孙夫人来到前堂,在她们于里屋商量了半个时辰之后。芳看到了孙夫人脸上的微笑,这样的一个表情预示着他们的赏赐还在。

    黄老爷首先问李旺,你当幕僚也已经有些年了,应该学习到不少东西了吧?

    李旺略有迟疑,道,请老爷恕罪,李旺实在对附会权势之事没有一点兴趣,这些年算是荒废了。

    李旺这么一,诚然一副请罪之身,连芳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黄老爷倒是没有一点怪罪之意,道,看得出,你仍然还是一个实诚的孩子,你不,我也都知道。如今节度使大人受封闽王,正是个用人之际,你可有什么想法?

    李旺,我想重操祖业,为闽王监造最上等的瓷器。

    那你确定有这个信心,造有最上等的瓷器?

    有,李旺斩钉截铁地,从我就耳闻目染我们家一带烧窑造瓷之道,这些年我更是研读了各地有关瓷器的著作,我只能,除了造瓷器,自己一无是处了。

    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黄老爷提起了兴致,道,所谓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既然不愿参与这争权夺利的政事,若能继承祖业,对你家而言也是幸事,倘若果真造得天下第一瓷器,必然名垂青史,也不枉费这些年的付出。

    好吧,过了李旺的事,该芳儿了,孙夫人道,你们两个的事情,芳儿已经告诉我了,这事儿你不该瞒着的,差点儿我就把芳儿送进后宫里当主子去了,到时候,你可愿意?

    当然不愿意,若是那样,我必然进宫当个奴才陪伴芳左右。

    这孩子的,芳,如今李旺要衣锦还乡,你可愿意随他去那土窑之地?

    天涯海角,无怨无悔。芳。

    的好,那李旺呀,你就带着芳一起衣锦还乡,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她,一辈子。

    芳嫁给了李旺,不能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