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四国之战(第2/2页)殷宋

彦若自知没有能力掌控岭南的局面,主动向唐朝政府推荐刘隐,于是刘隐被任命为岭南节度副使,实则操控了整个岭南的军政大权。天复元年,徐彦若病逝,临终前推举刘隐为岭南节度使留后。最终,在朱温的提拔下,刘隐修成正果,成为岭南清源军节度使。

    刘隐成为岭南的土皇帝,对朱温自然是感恩戴德,平时没事就撺掇朱温登基称帝,等朱温称帝之后,又积极主动进贡梁朝,博得了朱温的欢心,被朱温册封为南海王。

    不过刘隐南海王的美好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便在乾化元年因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刘岩。

    即使周边邻居和平共处,想要完避免战争似乎是不可能的。

    天佑三年,吴国率兵攻克江西洪州,正式把势力扩张到江西中部。开平三年,吴国击败抚州危讽组织的四州联军,取江西东南部的抚、信、袁、吉四州,几乎占据整个江西,仅剩江西最南端的虔州。

    虔州是当地土豪卢光稠的地盘,卢光稠起兵于黄巢乱世之间,和表兄谭播占据虔州数十年,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但虔州弹丸之地显然并不能远离战火,卢光稠在击退了岭南刘隐的进攻之后,自身实力大损,无力面对周边强敌的进攻,最终选择臣服于中原朱温梁朝,卢光稠被朱温册封为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

    开平五年,卢光稠病逝,虔州的主人更换为卢光稠之子卢延昌,虔州的政局开始变得极其动荡不安。

    先是卢延昌同志被部将黎求干掉,黎求成为新的百胜军防御使。不久之后,黎求莫名其妙地暴病而亡,部将李彦图自立。但李彦图没当几天领导,也深中魔咒般死亡,最后虔州的领导位置交到了谭播手中。

    谭播原就是虔州的二号人物,只是年事已高,并不愿意再踏上混乱复杂的历史舞台,但迫于虔州军民的一致请求,谭播同意出山,稳定了虔州混乱的局面。

    但虔州的和平生活仅仅持续了七年,杨氏吴国便迫不及待地大兵压境,准备把这块江西最后的地盘收入囊中。

    虔州其实并非所谓经济繁华的好地方,但其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

    南方各地向中原梁朝进贡称臣,自然要派遣使者团到梁朝。闽地使者团的路线是从闽地的建、汀两州出发,绕道江西最南端的虔州,再经过湖南、荆南,到达中原河南。

    为了向梁朝进贡,需要反复绕道,兜个大圈子。并不是让使者团无事生非,来回折腾,实在是道路漫漫,前途多阻碍。

    淮南吴国是梁朝的死敌,自然不会允许使者团从吴国途经。吴国似乎也查觉到了虔州的重要性,为了掐断进贡梁朝的陆上通道,当然也是为了顺便吞掉虔州这块地盘,吴国决定派遣右都押牙王祺为虔州行营都指挥使,率洪、袁、吉三州之兵攻击虔州。

    吴国为这次军事行动进行了充足的准备,贞明四年正月,王祺率兵突然兵临城下,给谭播弄了个措手不及。

    尽管虔州城瞬间被团团包围,但谭播在虔州的七年治理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虔州城的军民百姓在谭播的指挥下,顽强防守,居然打退了王祺的数度进攻。

    久攻不下的吴军终于遭遇了厄运,军中突然爆发瘟疫,就连主帅王祺也死于瘟疫之手。

    但谭播并未就此放松警惕,以虔州的实力,无论如何不是吴国的对手,必须寻求外部的援助。谭播同时向吴的钱镠、楚地的马殷及闽地的王审知等发出紧急求援。

    为了制衡来强大的吴国,吴、楚和闽三方面都欣然同意出兵援助虔州。就在大家信誓旦旦地以为,吴军会忌惮联军的进攻,不战而退时,吴军却在这场虔州之战中,却狠狠地打了联军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