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千秋之功(第1/2页)殷宋
自从上次中秋庆典之后,金凤便经常被闽王召去,但并非前去侍寝,而是到书房伺候笔墨。闽王身居高位,近乎寡人自居,时常感到苦闷,无人排解心结。召金凤此后笔墨,实为找她排解内心的苦闷罢了。
“金凤你知书达礼,定然对闽地的政务有所看法。”闽王。
“臣妾乃一介女流,不敢擅自议论政务,请闽王陛下宽恕。”金凤。
“也罢,那你就讲讲,王统辖闽地五州这些年来,都有哪些遗漏和不足之处呢?”闽王问。
金凤笑言:“闽王陛下治理闽地兢兢业业,取得的都是名垂千秋的大功绩,又何来不足之处一呢。”
闽王大笑,继续问道:“那你,都有些什么名垂千秋的大功绩呢?”
“是,臣妾遵命。”金凤理了理思绪,开始娓娓道来。
闽王治理闽地十余年,闽地的发展,不论社会安定,还是经济文化,都成绩显著。唐天复元年,闽王在筑罗城的同时,挖护城濠,建有去思桥、津通门等。唐天佑三年,在福州城正南街毛应桥南筑还珠门,建安泰桥,开河通沃桥浦,引潮贯城。后梁开平二年,建沙合桥等。闽王还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九仙山、乌石山、王山围在城中,使福州城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池,更有人把福州城美誉为三山。
闽王取消了闽江流域的关卡,以便货物畅通,保证物资交流。同时在黄岐半岛开辟对外贸易港,赐名甘棠港。随后,福州与琉球、印度、高丽等地都常有使者和商旅往来,进行经贸文化活动。闽王委派得力官吏出巡州县,劝课农桑,把流民尽数招抚回乡,给予合理安排,鼓励他们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减轻赋税负担,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鼓励百姓耕种茶树,大量生产出口茶叶。重视兴修水利,修浚了福州城的西湖,建筑海堤,灌溉了民田数千亩。
金凤到这,停歇一会。闽王陛下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些话虽尽是马屁之词,可是句句言之凿凿,王非常爱听。”金凤听了便更加放肆地了起来。
闽王在福州建炉治十三所供铸造用,在建州发展茶业、陶瓷业,在汀州置铅场以铸铅钱和铜钱。闽地的手工业生产发展很快,可谓时和年丰,家给人足。闽王还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尤其爱惜文人名士,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聘任避乱入闽的人士为闽地官员,先后兴建了修复了二百六十座寺院和六座佛塔。在福州建四门学,以教闽地之秀者,使闽地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
当金凤终于完这些,只见闽王陛下陷入了沉思,脸上的表情渐渐由喜悦转变成了忧虑。她慌忙谢罪道:“臣妾定是了不恰当的话,让陛下如此的不悦了,请陛下降罪。”哪知,闽王却:
“你得有条有理,有实有据,何罪之有。只是你的这些应该归功于我的王兄才是。当年我王兄在主政泉州之前,就始终将儒家的仁政思想作为其施政取向。上任之后,他便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加以认真对待。他奉行招怀离散政策,遣人将背井离乡的泉州籍流民陆续召拢回乡,凡从外地返泉者均借给其耕牛及犁耙等农具,帮助和鼓励其到溪场、归德场等山区开垦梯田,重事农桑,发展经济。对房屋损坏不能栖身者,还协助他们修筑住宅,使之安居乐业。
“王兄还笃信释老之教,在设招贤院招聚文人名士的同时,还舍财修建了大量寺院,弘扬佛教文化,因崇信为善纳福因果,王兄在经济发展同时,舍财修建大量寺院著名的有如城西隅清果院,供租谷二十余石。金地院,在晋江兴贤里,有寺产田地六百余亩。”
乾宁四年十一月,王潮重建开元寺,佛殿、钟楼、经楼落成。开元寺大殿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出乎金凤的意料,闽王竟然把所有的功绩都归到了他的王兄身上,如此的谦逊。于是,她慌忙请罪道:“陛下明察秋毫,请恕臣妾学识粗略,胡乱卖弄之罪。”
闽王摇了摇头,叹声道:“哎!我已老矣,虽足下子嗣众多,却无一可用之材,只怕等我归天之后,无人能帮我保得住这闽地的繁荣基业呀,一直以来,我将他们留在身旁,希望他们多学习政务,可是却不见一点长进。如今我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把他们调往其他四州之地锻炼一番呢?除了几位王子需要锻炼之外,还要多加提拔一些正值青年的有志之士。磨墨,我要立即拟一道手令。”
金凤慌忙笔墨伺候,见闽王写下了一道手令:即日起,闽地五州一切政务,凡待聘官职,不论年龄背景,以能者居之,凡任上不合格者,亦不论年龄背景,皆就地免职。
这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金凤和陆娇妹妹一同在后宫花园里游玩观赏,这些天后宫在展示菊花。一些菊花是刚刚盛开的晚秋菊,另一些却是刚刚凋零的早秋菊。各类各色的菊花争奇斗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