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旧更替(第1/2页)三国骑砍

    关羽昼夜兼程,在半夜时抵达江都。

    北城东南角,是修建的大将军府、大司马府、丞相府,这是上三公靠北一点是司徒、司空、太尉三公府。

    关羽刚刚落脚,黄门侍郎诸葛诞乘车而来,寂静街道上只有挑着灯笼的虎贲卫士。

    每隔七八步就有一对虎贲站岗,关羽只来得及换一套干净礼服,就在诸葛诞引领下进入北宫。

    北宫朱雀门前,张飞正在这里等待,与关羽见面时并无言语交流,两人汇合后一起入宫。

    崇德殿宫门处,刘禅、刘永、刘理三人来回踱步,此刻齐齐站在门边,刘永、刘理施礼,目送关羽、张飞进入崇德宫。

    殿内火烛林立,明亮如昼。

    黄权领着尚书台一众尚书正式录写遗诏,关羽靠前坐在床榻前的小圆凳,柔声询问:“陛下?”

    刘备伸手抓着关羽、张飞的手:“今孙权授首,曹丕惶惶不可终日。国事,我无忧矣。云长?”

    “臣在。”

    “我已将公寿托付翼德,小儿本欲当面托付孟起,奈何孟起染疾不能亲来。大儿质纯,非治国才器,今后就交付云长。”

    刘备微微侧头看关羽,关羽颔首应下,张飞止不住流淌泪水。

    刘备目光打量殿中,没有看到诸葛亮的身影,也没有看到田信的身影。

    稍稍停顿,刘备又说:“我已遣子龙在荆山开凿陵墓,虽下诏薄葬,节省度支,就恐太子、群臣大肆操办,空耗国力。此事云长、翼德需留意。孙姬无辜,不可因孙权之事迁怒,给一县汤沐邑颐养天年。”

    说着他看向黄权,黄权捧着一卷遗诏靠近。

    刘备闭上眼睛:“传太子、齐王永、代王理。”

    刘禅三兄弟一起入殿,跪伏在床榻边,刘备声音虚弱:“云长,为太子宣诏。”

    黄权趋步上前,将诏书递入关羽手中,关羽双手捧着,转身侧对刘禅三人,代替刘备,向刘禅宣达诏令:“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东宫群臣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听到这里,刘禅身子微微颤抖。

    “可读、,闲暇历观诸子及、,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关羽念完,诏书交付刘禅,刘禅勉强能控制情绪。

    “陛下?”

    关羽转身轻声询问,刘备静静躺着不做反应。

    张飞在一侧紧紧握着刘备左手,已感受不到血压跳动,整个人瘫软跪倒在榻前:“陛下!”

    “陛下?”

    关羽复问,刘备沉睡不醒。

    刘禅这时候扑到榻前,再也忍不住,泪水横流。

    黄权向后踉跄两步,跪倒在地,头垂着,泪水滴在地板。

    尚书蒋琬、邓芝、李朝及一众尚书郎也纷纷扑倒在地,群臣皆跪,关羽强忍着悲怆,将张飞搀起来,左右环视:“太常卿何在?”

    太常卿赖恭堪堪从殿外挤进来,以袖擦拭面庞:“在此。”

    “通报中外文武,依制出殡。”

    关羽见张飞情绪崩解,左右看一眼殿中黑压压哭泣的人群,仿佛整个大殿的重量都压在自己肩上。

    “勒令州郡严守本职,不得妄动。”

    随着关羽不断下令,尚书台起草诏令,整个朝廷开始围绕刘备的出殡高速运转。

    这种事情太常卿衙署已经内部演练过,自有一套规矩在。

    只要稳住局面,一切自能徐徐过渡。

    四更时,江都城中、城外各军在鼓号声中集结,一座座军营里的吏士用饭后,一车又一车的粗麻白衣运来。

    哭声最先从军营弥漫,赵云、陈到、田豫、文聘坐镇各处,预防营中吏士情绪崩溃做出影响不好的事情。

    至天色将要明亮时,中军各营有序入城,江都北城、南城街道被素服吏士染白。

    哭声由远及近,整个江都被哭声、悲戚情绪渲染。

    羊耽、辛宪英眼睛早已经哭肿,羊耽的兄长羊秘半月前染疫而亡,被江都尹官吏拖走集中火化,如今家中供奉骨灰。

    羊耽望着街道、城墙上渐次树立的白幡、黑幡,神情已经麻木。

    辛宪英见这处院落外也被江都吏士扎立一对白幡,面容哀伤:“天下何时能定?”

    不远处的官舍里,牛金、王双等中原籍贯将领此刻多数面露茫然之色,无所适从。

    王双心中彷徨,倚靠车轮脸色松垮,不时拔出手中宝刀看一眼,又归入鞘中,反复拔刀,似乎只是为了听摩擦响声。

    现在什么都没了,只剩下这口刀。

    带着这口富贵刀从戎,征戎十余年,成为一军之将不想中原板荡,形势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