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选拔人才(第2/3页)三国之我为汉王

人心散的最快的。”

    贾诩听完徐庶说的这些,有些惭愧。

    “殿下,今日听徐大人这么一说,倒是臣下有些短见了。”

    刘凯听徐庶说完,才把心给放下,于是安慰贾诩说道。

    “文和不必这么说,你和元直还有仲德都是寡人的左臂右膀,这件事仲德办得很不错,三位先下去休息吧,寡人也有些乏了。”

    “诺。”

    三位谋士说罢,就出去了。

    经过徐庶贾诩的这么一分析,刘凯本来眼前的一些迷雾都散开了。

    若是能够一直以优势压着袁绍。

    那冀州内部必定会首先垮掉。

    冀州的事情终于都有了结果,刘凯这才放松了下来。

    想到自从洛阳回来后,多日未曾去太妃也就是之前的东平王妃那里请安。

    刘凯也顾不上休息,赶紧就往内府去了。

    闲暇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

    刘凯在昨天给他母亲请安的时候,就想要把内政人才的事情给解决了。

    每次出征都要带着谋士一起。

    这些谋士还都兼着各郡国的太守国相,直接就导致了青州现在民生出现了一些问题。

    表面上看人人安居乐业,其实却都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管理。

    刘凯此时心里已经有了解决办法,所以直接就带了十数名侍卫朝城外的青州书院而去。

    当初给郑玄建青州书院时,这个选址选在了剧县城外的一座小山里。

    环境清幽,非常适合读书人在这研读学问。

    刘凯进山之后,也感觉心旷神怡了起来。

    没顾得上欣赏此处美景,很快就到了青州书院。

    孔融郑玄还未曾知道刘凯今日会前来,所以门口也没有什么接待刘凯。

    到了书院门口,几个守门的将士看到了刘凯这才赶紧进到书院里面通报。

    孔融知道刘凯来了之后赶紧就往书院门口前去迎接。

    等看到刘凯,刘凯已经走进了书院,四处转悠观看着。

    “臣下接驾来迟,还望殿下赎罪。”

    刘凯摆了摆手说道。

    “无妨,寡人也没有提前通知你们,今日来这儿是有些事情想找你们商量。

    孔大人,去将郑师还有蔡大人叫到会客厅吧。

    寡人在那里等你们。”

    “诺。”

    吩咐让孔融去找人后,刘凯也没有再瞎转,而是去了会客厅等待。

    很快孔融三人就来了。

    后面还跟着个蔡文姬。

    刘凯可是好久都没见过蔡文姬了。

    当初回到剧县没有两天,蔡邕就自己上书说要前往青州书院著书,这就直接把一家子人全都带走了。

    蔡邕看见蔡文姬也跟进来了,转过头呵斥道。

    “琰儿,殿下有重要的事情与几位老师商量,你先出去候着。”

    蔡文姬听到父亲呵斥她,一脸委屈的就转过身去,打算出去。

    刘凯看见蔡文姬这个样子,笑了笑说。

    “蔡大人,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就让文姬留在这听着吧。

    说不定她还能有什么好点子。”

    蔡文姬看估计能留下来了,两个大眼睛冲着蔡邕眨巴了几下。

    蔡邕看蔡文姬这个样子,叹了口气。

    “既然殿下这么说,你就在这儿听着吧,但是可不要插嘴。”

    蔡文姬这才开心的点了点头。

    这个事前的小插曲,弄的大家都轻松了下来。

    刘凯收起笑容对着郑玄说道。

    “郑师,这青州书院成立也有几年了,不知学子们的进度怎么样。”

    郑玄对刘凯的问题不是很理解。

    “殿下,学习进度此事人各有异,老夫不能为您解惑。

    殿下可直接说出此行的目的,在场的各位一定会为您分忧。”

    刘凯也不想卖关子,直接就说了。

    “郑师,如今寡人统管兖州青州二州之地,治内百姓近七百万人。

    可是寡人并没有充足的人才能够管理好这些地方。

    正在为难的时候,想在青州学院的学子们时间长的也学了好几年了。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出书院为寡人治理地方。”

    郑玄一听,有些为难。

    他毕竟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对于这些当官的事情不是很热衷。

    反倒是孔融表现出了兴趣。

    “殿下,此事臣下觉得可行,只不过学子们良莠不齐,只怕是出仕了也不能为殿下分忧。”

    刘凯看孔融认同了他的办法,立马就说道。

    “孔大人不必担心,寡人既然来到这青州书院,就已经想好了策略。”

    在场的四人听刘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都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