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缘由(一)大章(第2/4页)大明第一媳

没有多少活日了。

    若是再不用些进补的汤药,说不定那天说没就没了。

    她好不容易才避开了沐王府的搜查,来到了朋普,以为可以凭着她与蔡氏之间的亲戚关系,可以在顾府借宿一段时日。若是蔡氏都没了,她凭什么再继续借宿在顾府?

    所以她才命小丫鬟去请了红姨娘过来,当着蔡氏的面和红姨娘把这一切都商量好了,待蔡氏死后,她也能继续在顾府客居。

    瞧着沐小郡主半晌没有说话,蔡氏以为她是累了,抬手就要吩咐小丫鬟带着她下去歇息。

    “郡主,马上就该到了用午饭的时辰了,若是你不嫌我屋里小厨房的膳食做的清淡,就留下来用点吧!我们姨侄之间,也好再说些话。”

    听蔡氏这么一说,沐小郡主才惊觉自己的确有几分饥饿,淡淡笑了笑,回道。

    “既如此,侄女就在姨母房里,用过午饭再走吧!早就听说姨母小厨房的婆子是整个顾家手艺最好的,做的白斩鸡也是最有名的。侄女午饭的时候,想尝尝白斩鸡。”

    听得沐小郡主夸她院里的厨娘做的东西好吃,蔡氏脸上也带上了几分笑容。

    原先憔悴的面容,此刻看上去显得有些狰狞起来,但好在人已经有了精气神,没有了方才病怏怏的气息。蔡氏由着身边的春燕搀扶着站了起来,坐在了一旁的铜镜面前,想让春燕替她重新梳妆一番。

    “春燕,既然郡主想吃咱们院里的白斩鸡,喊个小丫鬟去吩咐小厨房的马大娘,让马大娘午饭的时候,做一只白斩鸡出来。”

    蔡氏一边吩咐着春燕,一边喊了屋里站着的两个丫鬟,替她把发髻上头的玉簪钗环都取了下来,准备重新为她梳个发髻。

    春燕得了蔡氏的吩咐,当即就领着小丫鬟去了小厨房,路过沐小郡主身旁的时候,只见那沐小郡主狠狠瞪了她一眼,似是在窥探什么一样。

    春燕没敢多做停留,对着沐小郡主福了一礼,领着身后的小丫鬟就急匆匆地出去了。

    沐小郡主望着春燕渐行渐远的背影,问了正在梳妆的蔡氏一句。

    “姨母,方才那丫鬟是哪里来的?瞧着模样生得不错,想必做事也为妥当,不然姨母也不会事事吩咐那丫鬟去做。”

    蔡氏由着身边的两个丫鬟摆弄着散乱的长发,自己从口脂盒旁的手饰盒里头挑出了支烧蓝的翠玉蝴蝶簪,放在发间比划了半晌,往着铜镜里头又瞧了几眼,觉得不大相宜,就放在了身前的妆台上。

    见沐小郡主说的是春燕,蔡氏想了半晌,终是道。

    “那丫鬟是冯老夫人亲自拨来伺候我的,她原先是在冯老夫人身边贴身伺候的,除了紫娟,雨燕之外,就属她最堪用。

    冯老夫人想着我屋里没个主事的丫鬟,底下那些个丫鬟又年轻,没经多少事,就把她给拨来我屋里了。”

    听着蔡氏这样说,沐小郡主脸上不由得起了几分怀疑的神色,那丫鬟既是冯老安人身边最堪用的丫鬟,怎么会轻轻松松就拨来蔡氏身边伺候呢?她哪里会舍得?

    除非!

    除非那丫鬟是冯老安人埋在蔡氏身边的探子,专门探听蔡氏屋里的一举一动,随后暗中报到后罩房那边。

    自己这姨母,莫不是病傻了,做了这么多年的管家大太太,怎么连冯老安人这点小伎俩都看不出来?还让那个丫鬟贴身伺候,屋里的大事小事也都交由她来定夺,这可怎么使得?

    沐小郡主心里头这样想着,终究还是劝了蔡氏一句。

    “姨母,你既知那丫鬟原是冯老安人贴身伺候的丫鬟,怎么能放在您的身边,贴身伺候呢?保不齐那丫鬟是冯老安人派过来您这边的探听,把您屋里的一举一动,都暗中叫人递到了冯老安人身边。”

    蔡氏闻言,望着眼前的沐小郡主,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怎么会不知道冯老安人把春燕送过来的企图?便是她知道了又如何,冯老安人已经把人都送过来了,难不成还要让她把人退回去?

    再说了,自碧鹃那丫鬟死后,自己屋里,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自己又一直病着,哪里管得了底下小丫鬟的那些琐事?

    冯老安人把春燕指过来,一来是为了探听她屋里的消息,二来也能管着底下那些个丫鬟,好让院里的大事小事不至于乱套了。所以对于春燕把瑞月院的大事小事都报到后罩房,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郡主,姨母已经没多少活日了,如今是走一日,算一日了。就算冯老安人指派春燕过来,是打听我屋里的一举一动的,但也能帮我管着底下那些丫鬟,不至于叫瑞月院里头乱做一团。”蔡氏一时说得急了,掩着面就开始咳嗽起来。

    瞧着蔡氏越磕跃猛烈,沐小郡主赶忙叫丫鬟倒了茶水出来,递给了蔡氏。

    接过了丫鬟来的茶盏,蔡氏匆匆喝了几口,终是压住了嗓子眼传来的刺痛感。不过人也是磕得面红耳赤,先前还苍白无比的脸色,此刻逐渐现出了几分红色。

    躺在身后的软榻上,蔡氏抓紧了身旁的大迎枕,大口大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