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影视规划(第2/3页)打造功夫巨星
也只能无奈接受。
而且陈卓给他们的条件也很宽裕,奖项评审依然由他们负责,只是评审和参选的规则变了。
第一是评审地点改变。
从香港变更到魔都陆家嘴龙腾中心大楼。
第二是参选范围扩大。
2000年第19届金龙奖参赛范围为东亚。香港、台弯、大陆、日本、韩国、蒙古、远东俄罗斯一共7个地区。如果举办顺利的话,2001年再吸纳东南亚诸国参选,2002年吸纳南亚、西亚诸国参选,经过三年过渡期后,吸纳世界各国优秀影片参选。最后形成华人主导,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
第三是奖项设置更加细致。
一是奖励幕后工作人员的最佳剪接、摄影、视觉效果、音乐效果、动作设计、服装造型、美术指导等等。
陈卓吸纳奥斯卡奖项的优点,对这些幕后人员都给予重奖,并给予名誉,让这些在后台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的价值凸显出来。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这些幕后人员的辛劳。
二是奖励创作人员的原创剧本、原创背景音乐、原创电影歌曲等。
鼓励社会有才华的人加入创作的行列中来。沧海拾遗珠,只要从业基数大了,总会有人才出现。
三是在演员和导演评审环节,将电影进行分类,分成文艺爱情、动作战争、喜剧幽默、奇幻动画、恐怖犯罪五大分类。
根据五大分类,分别评选出五组:最佳新人、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几项大奖。
不同分类的影片混合在一块,文艺爱情类的影片因为表演更加细腻,更加容易获奖,这对其他分类的影片是不公平的。动作演员难道就没有演技了吗?喜剧演员就活该一辈子不能拿奖?恐怖犯罪就一定更加揭露人性?
将电影分类,让同类型的电影互相竞争,让擅长表演的人去找同样擅长表演的人比一个高下!让擅长打斗的人去跟同样擅长打斗的人互相较量谁拍出来的片子更精彩!让心理变太的家伙凑一块,看看谁的思想更变太!...........
同类竞争,互相促进,让类型电影的模式更加成熟。
第四,评审模式的改变。
评审主要分为入选、初审、提名、获奖四个步骤。
在以前,各大电影报名参赛后,需要经过“入选”的评审。一般是由香港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评审团,对参赛电影进行第一道筛选。
然后在初审、提名、获奖三个环节,采用专家评测的封闭方式进行评选。
最后在颁奖大会的时候,走红毯揭开谜底。让获奖的人惊喜之下,痛哭流涕,“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导演、感谢所有帮助我的朋友............”吧啦吧啦一大堆。
获奖者在台上自我感动的不行,底下看的人尴尬的不行。观众看到的,其实只有最后一个明星走红毯和颁奖仪式,其他什么都不了解。
这个电影好在哪里?不知道。
这个导演牛逼在何处?不清楚。
这个演员为什么能成为影帝?我怎么知道。
说白了,评审奖项被所谓的权威们掌控,不愿意放弃属于自己的“决定权和控制权”,封闭式的评审,既能提高他们的逼格,也能为他们带来大量灰色收入。每年奥斯卡评选季,好莱坞的游说公司业务额暴涨,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幸运的是,金像奖的根基还浅一些,想要改变还来得及。
所以,陈卓决定打破封闭评选的方式,采用《超女选秀》、《我就是演员》这样的擂台淘汰形式,采用专家点评打分、现场观众投票打分、电视机现场直播的方式,让观众看到评选的过程,参与其中。
让观众知道电影好在哪里?演员好在哪里?剧情好在哪里?提高观众鉴赏程度的同时,也对参赛影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赛的影片、导演、演员等于被放在聚光灯上被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人审视,身上的优点会被无限放大,但是缺点同样也被无限放大。
如此一来,倒逼着导演和演员们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为参选的电影,都是头一年上映过的电影,因此也不存在泄密盗版的问题。
考虑到时间问题,两部影片进行pk,不可能真的将完整的电影放映出来让人观看,观众也没这个耐心。
所以参赛方,需要将参赛电影进行剪辑、解构,将参加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五个奖项的剪辑做好。除了进行了影片剪辑pk,还要现场进行真人pk,让现场的导师、观众给他们打分,决定谁能晋级,谁被淘汰。
如此一来,曾经层层选拔,打败众多对手登上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位置的人,才真正算是实至名归。
相信经过这样一场选拔直播之后,对他们的知名度将有巨大提升。
风险与机遇并存,天堂与地狱毗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