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东篱(二)(第2/2页)亲君笧
一边的桓玄早就笑得直不起腰来,乐不可支地说道:“我没猜错,要知道,我看到他的时候,也是这个表情。”
萩娘不由得认真地打量起这人来,只见他朴素的袍子上还有一些可疑的缝补的痕迹,可见他的生活一定是不怎么富裕的,应该是出身寒门,并非什么世家贵胄。
但他的外貌却还算是清逸飘渺,肤白且眉清目秀,很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倒似有一些世外高人的样子,只是那双骨溜溜转动着的眼珠却十分地不安份,充满了探究和算计。
后世之人只知道陶渊明因为生性淡泊,所以辞官避世,隐居于乡野之间,却没有真正想过,一个年富力强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子,为何会起了归隐之心呢?
从陶渊明的诗作中,不难看出,虽然他归隐山林,却仍是心忧国事,并不是全然无动于衷的。
只怕这就要从他目前的官职,江州祭酒说起了,真实的历史是,他在江州任上的时候结识了身为荆州大贵族之首的桓玄,并且由衷地敬仰他,这才投身于桓玄的官邸,做了他的幕僚。
也正是因为这短短几年的幕僚生涯,在谯国桓氏被刘裕打败之后,成为了他人生中最致命的政治污点,也正是为了逃避刘裕的血腥清洗,他才不得不辞官归田,又不断地写一些毫无抱负的诗作,装作自己无心于朝堂的样子,免得引起刘裕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