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我是人尽皆知的贫困户,自卑又无助(第2/2页)30岁单身的我37岁就走的你

不容易,回去好好复习吧,不要让妈妈失望。”

    我学习好,老师给我贴标签:“小夕是穷人的孩子,果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出息,能给妈妈分担了,以后要对妈妈好。”

    我做了好事,老师给我立g:“都看看人家小夕,人家家里贫困,连肉都吃不起了,也能为社会做贡献,你们呢,不愁吃不愁穿,还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惹事生非,对的起你们父母交的学费吗?都向小夕学习。”

    我做了错事,老师给我最后通牒:“小夕,你对得起学校和老师们对你的帮助吗?大家都是看你家庭贫困才这样帮助你,你要是这样,以后的补助没有你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我招谁惹谁了,这个帽子是摘不掉了是吧!

    我从小学开始就没有什么朋友,初中又进入到了青春期,加上我本来就内向和敏感,交朋友就更难了。可是我很渴望能交到朋友,渴望有自己的小团体,渴望被认可和接受。可是的可是,生活的压力,老师的表扬,学习的成绩,都是我交朋友的绝缘体,我无法靠近任何人,任何人也无法靠近我。

    进入高中之后,我的学习比初中好多了,不仅班里前十,在年级也能排上前三十。而且高中没有人了解我的情况,我也逐渐打开了自己,愿意跟别人主动交朋友,所以贫困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也好像是家里的钱还的差不多了,妈妈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也稍微放松一点。

    后来上了大学,我还是班级里的贫困户,前两年每学期都拿奖学金,但是反而没有那么在意,因为也没有人在意,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工作后,我一直都在一些平台做公益,养小鸡、种树、每月定期捐赠、不定期捐赠、捐书、捐衣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事情。这些事情我做的时候高兴,所以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从来不点开捐赠项目获益人的回信或者感谢的语音或者项目的进展,我觉得这些对于我还有那些接受捐赠的人来说都是负担。

    我做的事情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让自己高兴,不高兴、没钱的时候我自然就不做了。我不要别人的回报,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自己,我想要一种纯粹的感觉。

    对于平台和接受捐赠的人来说,他们知道发出更多的声音才能吸收更多的帮助,把自己的情况说的更不普通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用更温暖和阳光的画面才能激起人们传递爱心的热情。所以他们大力宣扬,不断造势,一次次的拍摄、采访、捐赠仪式、公益演出……

    得到的钱越来越多,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们能得到的,除了金钱、温暖、帮助,还有什么呢?我希望没有道德绑架和约束。社会的帮助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是不应该因为这些帮助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贫困不应该是一个标签或者枷锁,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分辨和保护自己的时候,就让孩子做孩子吧。也许等到他们成熟了之后就能更加坦然的接受和面对。

    我相信爱的传递需要更多有爱的人的加入,但是我希望这份爱,没有负担,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