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虎(第1/2页)农家那些小事儿

    姜桃到了家,刚好灶上水开了,等着下萝卜叶,大虎小虎已经起了,两人挨着坐在门槛上。姜桃掏出油纸包,一人分了一块糖,还剩下一块。

    小虎狼吞虎咽的,口水流了满嘴,眼巴巴的瞅着姜桃的手里剩下的糖。

    “这个给娘化一碗糖水,小虎不吃。”姜桃耐心解释。

    早饭就一个黑疙瘩,一碗萝卜叶,前世姜桃是没吃过萝卜叶的,这些玩意即便在农村都是用来喂猪喂鸡的,只是饿了,便什么都吃得下了。

    就着开水泡了黑疙瘩,也不管萝卜叶是什么味道,都胡乱吞下,胃里似乎好一些了,只是还叫嚣着饿,姜桃摸着肚子,想着桌上要是有一头牛她都是能吃得下的。村里贫苦人家一般都只吃两顿,早一顿和晚一顿,中间再饿也只能忍着。

    饭毕,姜桃将饴糖化了水端给张氏:“这是奶给的,娘喝吧。”

    姜桃真怕这摇摇欲坠的妇人彻底倒了,这本就岌岌可危的家真的遭不起再一次打击了。

    张氏推了推:“还是端给你爹喝。”

    姜强吃了饭准备去山上捡柴,听见这话,便道:“我不爱喝糖水,你喝吧。”

    张氏犹犹豫豫,又道:“给你弟喝吧。”

    “小虎吃了一整块糖,我和大虎也吃了。”

    大虎也呐呐道:“吃了……小虎……”

    张氏瞅瞅这个,又看看那个,这才端着碗小口小口的喝了起来。糖是贫苦人家最奢侈的美食,一年到头能尝个味儿就已经是极幸运的了。

    收拾了碗筷,没有油星的碗筷极好洗,凉水冲洗两遍就干净了。

    吃完早饭,张氏得去村头溪边挑水。姜桃带着两个弟弟,大虎小虎或许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反应迟钝,大虎七岁了还只能磕磕巴巴的蹦出几个字,小虎就更不行了,快四岁了还只会张嘴要吃,急了便哭。

    姜桃满脑子都是怎么吃饱这件事,缸里高粱面就只剩下两小碗了,地里萝卜还得等个四五日才能拔,总不能还去奶家借粮,奶家的口粮也只够她一人吃的,前日借的粮也是老太太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姜桃一边拿着笤帚扫地一边唉声叹气,怎么就这么难呢?别人穿过来就是锦衣玉食,她倒好,连吃都成了问题。

    大虎咬着手指盯着姜桃,小虎蹲在地上看树叶,也不知那树叶有什么稀奇的,他能咿咿呀呀看一整天。

    要不去山上瞧瞧?姜桃想起周围连绵的山丘,天无绝人之路,总能有个树皮草根能叫他们不至于饿死吧?

    说干就干,姜桃等张氏回来,就拉着大虎说是要上山去,张氏有些不放心。

    姜桃便道:“我就去奶家后面的山上捡柴,给奶送一捆柴去。”

    张氏便叮嘱了几句,让早点回来。

    待上了山,姜桃才暗骂一句自己真是蠢到家了。山上是风水宝地还是有仙人庇佑?怎么就能像前世自己看过的几本小说一样,满地都是宝?进个山就能挖到野山参或打一头野猪?冬天的山林别说野猪了,就连一根山鸡毛都没有。

    爬坡爬得姜桃又饿了,动一动就能出一身虚汗,姜桃干脆寻了个草坡一屁股坐下,顺带拉扯了一把大虎。带着大虎出来姜桃也是有些私心的,姜强夫妇都不把大虎七八岁还不会说句利索话的问题放在心上,总觉着到了年纪就会说了。

    姜桃却是不以为然的,她深知这孩子正是在生长期,成日里吃不饱穿不暖就算了,再不多练习练习脑子反应力,讲不好真养出个反应迟钝的孩子来。

    “累不累?”

    大虎嗯了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身上暖和了不?”

    “嗯。”

    “脚疼不疼?”姜桃看着他那漏了脚趾的单布鞋。

    大虎动了动脚趾,呆呆的眨了眨眼,又嗯了一声。

    姜桃正色:“大虎,大姐跟你说件事。”

    大虎偏头看她。

    “以后跟大姐说话,不准说一个字,还有大姐说一句,你就得回一句,大姐说两句,你就得说两句。听到了没有?”

    许是姜桃说的话太费解,大虎低头琢磨了好久。

    姜桃拍拍他的头:“你要是听话,大姐找到了吃的,就有你一份,还给你多多的。”

    听到吃的,大虎摸了摸肚子,饥饿占据了上风,他用力点了点头。

    姜桃一笑,拍拍屁股起身,虽说没找到吃的,但是柴火该捡的还是得捡,她这细胳膊细腿,就掰了些树枝,捡了些枯木,抱了一把送去给了奶家。

    冬日的雨酝酿了小半月,终于在这天中午下了个痛快,姜桃一大家子呆在茅草屋里,听着雨声。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氏拿着本就不多的瓦罐到处接水。

    等下完这场雨,便是要更冷一重了,姜桃托着腮帮子坐在门槛上。

    姜强蹲在屋檐下,瞅着冬雨,脸色愁苦。姜强长着一副标准的庄稼汉子的脸,只是比普通的庄稼汉子还要瘦一些矮一些,身上的棉衣也是破破烂烂的,露着旧棉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