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是不可能滴(第2/2页)我出生在九六

就再等一等,马上就能拿到课外书了,过几天要写读后感正好可以看新买来的课外书。”

    需要这么赶吗?

    早干嘛去了?印个书要这么麻烦?就这点功夫,我们家自己都印出来了。

    不过,迫于要写读后感,家中无书可看的无奈,我和妹妹买了一本《骆驼祥子》。

    这本越看越气愤,看了一半就丢下不看了,祥子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想看到的美好的结局就算真的存在,也只能是虚假的。

    写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为祥子鸣不平又能有什么用?

    改写骆驼祥子的结局,给他一个美好的结局,不过是我们自认为的美好,先前所遭遇的不幸永远在祥子心中。

    我们一群小学生都还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就替祥子说话,这样的同情和怜悯显得太过幼稚。

    这个世上,像祥子的人还有很多,而我们会去同情怜悯他们吗?

    嘴上说说的话,实际上根本不会去做,我最讨厌这种光说不做的人,老师让他们上台演讲的时候,他们抬头挺胸,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朗读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我听着听着就走神。

    他们写的东西,我好像还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电脑上有很多,有学生指出来了,老师也不管不顾。

    对了。

    小学的时候,大家还喜欢写一样东西,更喜欢红楼里的薛宝钗,还是林黛玉?

    到了初中还是如此。

    我一度以为红楼梦就是讲她们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从语文课本的节选内容来看,这只是冰山一角。

    读后感都是一上来先介绍一下这本名著是谁写的,大概写了些什么,再说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喜欢,具体选择一些名著中的片段来加以说明。

    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我也是。

    毕竟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真是属于读完之后感受到的东西,寥寥无几,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谁谁谁,因为他怎么怎么样。”

    那他会怎么怎么样,是因为什么呢?更深层次的东西,一点也没写,我自己写不出来,就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结果他们也不会写,能写出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而我的狐狸和乌鸦太幼稚了。

    没等回家,我就把我的读后感撕碎扔进了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