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2/2页)剑颂

师在自己念出这些话语的时候,都能感觉心中隐隐有一股豪气冲丹田而起。这三千红尘客,走过庐山道的人在哪里都是旁人的榜样,即使是相师这种混吃等死的家伙,也同样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踏足于庐山之上。

    “红尘客啊...果然名不虚传。”

    “辰陵孟破,诶,我们与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楚国孟氏是当年商朝遗留的一支,比起天子宗族的那一支,更加的源远流长....”

    “天子宗族,就是卫国国君一脉吧?”

    “是啊,此孟氏出于子氏,那可是纣王一脉的后裔。”

    “前朝天子的宗族旁系?那这出身可真的是了不得!”

    考生们的喧嚣声渐渐溢满大殿,有人上前赔笑,对孟破恭贺道:

    “此番第二轮,孟兄已得天魁之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实是有楚庄之风,愚弟斗胆来前,敢为孟兄贺!”

    这人明显是准备和孟破打好关系了,宗族决定背景后台的这个时代,真正的敬佩之心虽然并不缺少,但更多人还是选择在天礼的框架下,用正常的依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地,而这也是战国时代许多人都拥有门客的原因。

    食君禄,受君恩,担君忧,忠君事!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所以各路军阀手下都有一批人,在谋取自己栖身立命之本的同时,也在变着法的报答军阀养育门客的恩情。

    仁义礼智信,在注重礼法的时代格外重要,平原君手下曾养食客无数,其中就出了一位上卿毛遂,而同列战国四君子的孟尝君则更是厉害,门下足有食客三千人。

    当然,如果论起打仗,他们都不如信陵君公子无忌。

    养士成风,而被养的这些人为了忠君之事,凡君有难,必然万死以报其恩,这就是一种寄托手段,而死去的门客,只要主公脱离了困境,那么他们的抚恤是必然不会少的,肯定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