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还是李智云的锅(第2/3页)穿越寻侠记

候那位“佳人公孙氏”还没有出生。或许公孙大娘的剑术是从这位美女书生的后人那里得到传承也未可知。

    只说在如此剑法的赫赫威势之下,武安福也不禁吓得心胆俱寒,本能的舞起手中短枪抵挡,勉强挡住了长剑,却如何挡得住那雷霆一样的剑芒?两人的兵器甚至没有出现交接碰撞,武安福就发出了一声惨叫,却是一只耳朵被美女书生削了下来。

    即使是秦琼也没能在一招之内击败武安福,这美女书生竟然做到了,虽然这里面有武安福大意轻敌的成分在内,但是也不能不承认,这美书生的武功的确很高,至少比王仁则、秦安等人要高一个层次。

    狄知逊连王仁则都打不过,见此情景便只有自愧弗如,心说这美女确有骄傲的资格。

    美书生并没有杀人的意思,只削掉武安福的一只耳朵以示惩戒,否则这一招真的能够杀死这个北平纨绔。一招过后,美书生收剑,随着剑芒徐徐减弱,露出了长剑的本来面目,正所谓“罢如江海凝青光”。

    长剑入鞘,美书生转身走回,再不看身后捂着耳朵哀嚎的武安福一眼,此举看上去似是对武安福全无防备,其实却是料定武安福不敢报复、或者笃定了他真敢偷袭也报复不成。

    再次坐在狄知逊和李智云这张桌边,目光示威一样扫过狄李二人的脸,这才瞪了武安福一眼,“还不快滚,莫非还嫌我给你留了一只耳朵不成?”

    武安福丢了耳朵又丢人,却明白自己跟对方差距太大,连忙弯腰拣起那只耳朵,咬牙切齿地问道:“行!你竟敢残我肢体,敢留下姓名来么?”

    他这话并不是仅仅是单纯的威胁和恫吓,美书生却是昂然不惧:“名字你不配知道,只需知道本公子姓李就行了!想喊人来是吧?那就快点!”

    女子的闺名岂能随意告知外人?更何况对方还是敌人和男性。

    李智云听到这里却不免心头一动,心说这女子竟然是我一家子么?我怎么没记得隋朝这个时代有哪个姓李的女子是高手啊。

    他在这里搜寻记忆,楼梯口处的武安福却不敢耽搁,光棍不吃眼前亏,拣起那只残耳就走,人到了一楼下才喊道:“姓李的,你们有种就别走,等老子回来找你们算账!”

    这是激将法,意思是你们若是想走也行,但只要你们走了,那就是怕了我武安福。

    说罢上了一匹大宛骏马,留下数名打手在楼外,嘱咐他们若是楼里那三个人离开就一路尾随,并且要及时把仇人经过的路线地点报往刺史府,以便待会儿带人回来不至于丢失目标,而后打马飞奔回家。

    ……

    与此同时,幽州刺史府中,刺史武奎和他的同胞兄弟武亮两人正坐在厅堂密谋一事,两人的神情都很凝重。

    武奎晃燃火折,将手中的一纸信笺烧成灰烬,才说道:“这个李智云必须除掉!不然咱哥俩可就大事不妙了!”

    被烧掉的信笺是晋王杨广派遣密使送来的,信上讲明皇帝派了少年高手李智云前往幽州秘密调查罗艺通敌一事,要求武氏兄弟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杀死。

    虽然武奎武亮不知道杨广为何要杀这个李智云,但是他们却比杨广的杀心更加浓烈,因为所谓的罗艺通敌一案根本就是他们兄弟俩的诬陷,真正与高句丽军方代表渊盖苏文相互勾结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兄弟俩。

    皇帝居然派了密使来查这事,这还了得?若是真的被李智云查出了真相,那么自己兄弟叛国投敌的罪名不就坐实了?

    所以即使杨广不下这道命令,他们也是要杀死李智云的,因为李智云的到来将会威胁到他们兄弟的生存。

    武亮道:“大哥所言极是,只不知那李智云是否已经抵达北平城,还需加派人手前往各个客栈打探。”

    武奎点头道:“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打草惊蛇,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才能动手!务必做到一劳永逸、不留痕迹!”

    既然决定了必杀李智云,就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杀不死吓跑了对方是不行的,又或者杀死了却被他人知道是自己兄弟下的手也是不行的。皇帝的密使你都敢杀?那不是明着造反么?

    武亮皱眉道:“只不知道这李智云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如果比咱们兄弟俩都高的话,那么在选派人手的事情上就有些吃紧。”

    武奎摇头笑道:“别信晋王夸大其词,把他吹成了神仙一般,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能有多高的武功?别说跟咱俩比了,就是跟安福相比都未必比得过!”

    说到此处,忽又正色道:“不过小心些总不是坏事,这样吧,等发现他到了北平城,就派人盯梢跟上两天,他总该练功吧,让咱们的人远处看一看也就知道了。”

    习武者讲究的是拳不离手,不管是哪个武者都不可能一天停止练功,没有人可以例外,武奎相信李智云也是如此。

    正商量着要在府兵里面选拔好手时,忽听一阵马蹄声急骤响起,竟是有人骑马直冲厅堂而来,武奎就面露不悦之色,说道:“安福这孩子越来越没规矩了,怎能把马骑到这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