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罗艺遇刺(第2/3页)穿越寻侠记
一个叫做姜家集的地方没了盘缠,便即卖艺练枪,却被当地一个小孩子嘲笑,罗艺脸上挂不住,就与小孩子比枪,结果却输给了小孩子,然后才知道这个小孩子的枪法在姜家集的武者中是最差的。
罗艺的幸运在于虽然败给了一个小孩,却被姜家集的家族长者看中,竟把女儿许给了他,同时又传了这套五虎断魂枪。罗艺天赋本高,再加上曾获奇遇,练就了一身强横的内力,便把这套枪法练到了巅峰境界,再回姜家集时已无敌手。
二十年前罗艺就成了五虎断魂枪的第一高手,如今却被儿子青出于蓝,只因罗成比他的天赋更高,奇遇也更多,此处暂且不提,后文自有详解。
只说三国时期的姜维,评判他一生战绩,最为显耀的莫过于他和赵云那一战,两人以枪对枪,结果竟然是赵云退却了,然后便有人说这一战乃是常胜将军赵子龙生平唯一的一次失败。
关于这一战,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说当时赵云回归本营向诸葛亮请罪,说起姜维这路五虎断魂枪的厉害,说这路枪法全无破绽,若是继续打下去的话,结果很可能是自己受伤,甚至性命难保。
由此可见五虎断魂枪也即罗家枪之凌厉缜密,攻则无坚不摧、防则固若金汤,但就是这样的枪法,被他施展到了极致,也无法在关赵的枪矛联手之下取胜。
狄知逊也在凝神观战,看了一会儿就悄悄询问李智云:“你看他们三个胜负如何?”
李智云微微摇头道:“这个真的看不出来。”
春秋刀法之中最厉害的一招是拖刀计,罗家枪里面的终极杀招是回马枪,这都是武林史上的经典大招,即使这样的武技到后世已然失传,却仍为广大百姓所熟知。
然而这两个大招的使用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假作落败。眼下关达既没有佯败,罗成也没有假逃,这两招就不可能使出来。
有趣的是这两记大招绝无可能在同一时间被这两人使出。正因为这招式只能在败逃的过程中使出,若是两人同时假装逃命,那么他们必定会形成背道而驰的格局,身后没人追,还使什么拖刀计和回马枪?那不是笑话么?
如此一来,这三人三骑就斗了个难解难分,再想去追武奎是不可能了,罗成不由得一阵焦躁,就想拨转马头佯败,刚刚动念之时,忽听身后远处响起急骤的马蹄声,同时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小王爷,王爷派末将传令,要你速速回府!”
这声喊无疑给了罗成一个台阶,罗成立即猛攻两招,将关赵两人逼得退马丈许,得了这个空当连忙拨转马头,驰向来人。口中问道:“我父王怎么了?”心中想的却是只要你姓关的姓赵的敢追,就给你俩尝尝回马枪的滋味。
这边关达和赵霞见状立即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见的都是“别追了,赶紧撤”的意思。
俗话说得好,穷寇莫追,说的是把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很可能会激发敌人的潜力,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穷寇莫追,何况眼下的罗成根本不是穷寇?
两人同在武奎帐下多年,一向心有默契,只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双双拨转马头,竟然也逃了。
罗成反向驰出一段,回头却看见人家根本没追,不禁有些懊恼,但是自己当然也不能去追,因为来人说的是:“王爷遇刺,王府告急!”
“什么?什么人干的?”罗成万万也没想到居然有人敢跑到自己家里去行刺父亲,以父亲武功之高,身边侍卫之多,谁能近得了他的身?别说近身行刺,就是进入王府也不可能啊。
北平王府是当年罗艺经过精心选址才修建的,虽然府邸之中没有什么机关陷阱,但是它却处于四座兵营的包围之中,王府的四个方向上皆有镇边军营房,每个军营驻扎精锐官兵一万人。
可以说这四万人驻扎的四座兵营就是为了保护北平王府而存在的,除了保卫王府这一使命,还负有快速出兵开赴全城各处的职责。
这也是为什么北平王府在得到武家调动兵马的消息之后能够立即出兵的原因所在。
罗艺早就派人监视武奎武亮的一举一动了,早在高句丽进攻营州、营州刺史派人求援之时,他就发现突厥人往幽州方向调集重兵,然后才发现武奎一直与突厥人暗通款曲,从那时起,他就要求手下时刻保持警惕,只要武家有所异动,立马将其剿灭再说。
总不能等到突厥大军兵临城下再对付武奎吧?
然而罗家军的将士们枕戈待旦了多日,却发现突厥一直没有进攻幽州的意思,要进攻幽州必须首先夺取瓦口关,敌人不攻瓦口关,己方就没有理由消灭武家势力,不然就没法向朝廷交代。
就在这种刀出鞘、箭上弦的时候,今天不知道武奎犯了什么病,竟然突然调集兵马要对付摆擂夸官的十二旗牌,这不是想睡觉就给送枕头么?罗艺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就下令出兵,罗家军早都等得不耐烦了,接到命令立即控制了武家的两座兵营。
突然被重兵猛将包围,武家军哪有这个心理准备?别说没防备,就是有防备也打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