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这确实是巧合(第1/3页)三十而不弃

    接着郭楠就准备起身,结束今天的谈话。郭尚北却突然从沉思中醒来,把她按回了座位,看着她一字一顿地说:“姐,既然如此,那就录用她。”

    郭楠伤感地摇了摇头:“我不能拿融合课堂冒险,如果第一次尝试不能有个相对成功的开始,就不会再有推翻重建的机会了。不管是普通孩子的父母,还是谱系儿童的父母,一次失败的经历足以彻底抹杀他们本就微弱的信心。”

    郭尚北郑重地说:“姐,你不是说再也找不到比原野更适合的人了吗?你不是说只有原野通过了你的测试和考验吗?那也就是说,如果原野都做不好,那就没人能做好了,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何妨让原野一试?”

    郭楠定定地看了郭尚北一眼:“你是一定要让我录用陆原野了?”

    郭尚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这次不录用原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找到合适的人,那你的融合课堂的计划就要继续搁浅,到底要搁浅到什么时候呢?”

    是啊,这个计划,确实已经拖得够久了,再拖两年,小东瓜都要长大了。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啊!郭楠无奈地想。不过,她的宁缺毋滥的决心并没有动摇:“我可以边找边等。我说过,只要她的社恐症好了,或者减轻到不影响教学的程度,东阳幼儿园的大门,随时都为她敞开着。”

    郭尚北知道,她说的是边找边等,其实就是一味等的意思,也是不会放弃原野的意思,便问:“那你准备就这么被动地等吗?”

    郭楠反问:“什么意思?”

    她倒是想立刻马上给原野介绍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尽快治好她的社恐症,然后让她上岗。

    可这也不是她想做就能做的事,她自己就不用说了,一个萍水相逢的面试官,难道要跟应聘者说,我可以录用你,但前提是,你要先听我的安排,去治病?而她的弟弟郭尚北也很悬,人都没追到手,就要先劝人家看心理医生?劝得好倒好说,劝的不好,说不定就鸡飞蛋打了。

    郭楠其实是想等郭尚北和原野确立关系之后,等他们跟原野的关系更亲近之后,再找机会跟她委婉地提出这个建议。

    至少目前这个阶段,她除了等,还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郭尚北可没那么好的耐心,或者说,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连你都不肯录用原野,连这么合适她的工作,她都没有机会得到,谁还会录用她?”

    郭楠被问住了,可她这里是幼儿园,并不是慈善机构,她要找的是有能量可以帮助谱系儿童的人,原野自己都还需要心理干预,何谈帮助他们?让一个自身都难保的人去救落水的人,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郭尚北继续说:“如果原野没有机会出来工作,那就只能继续待在家里,照目前的情形看,她可能会成为一个专职插画师,这不需要她出门,也不需要她与人接触交流。只是这样,就更加不可能克服社恐症了。那你可就有得等了,说不定,到最后,原野还会觉得做个专职插画师挺好的,不想换工作了呢!”

    这个问题郭楠倒是没有想过,任何人在自己的舒适区呆习惯了,都很难走出来,遑论是社恐患者。如果原野能有一份待在家里就能做的工作,那她何必还费那个劲,受那个苦,去治疗社恐呢?郭楠的内心已经微微动摇了,她问郭尚北:“那你问过原野的意见吗?”

    郭尚北:“这还用问?原野她肯定很想得到这份工作啊!不然也不会一面试完就去买资料书。”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至少目前来说,她争取这份工作的愿望还是很浓烈的。”

    说到这里,郭尚北自己也很疑惑,原野怎么突然就开始找工作了呢?先前似乎一点迹象都没有,她那种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甚至会让他觉得,她就算一直待在那个百来平米的屋子里,画个画,看个书,自己给自己做个饭,也不会有任何不妥。

    当然,不管谁失业了都该找工作,但他就是会觉得原野这个行动有点突然。

    郭楠纠正道:“我说的不是工作的这件事,而是你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你这是在试图对她进行脱敏治疗。”

    治疗?郭尚北不喜欢这个说法,他下意识地不想把原野当成病人。郭尚北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原野恐惧社交,就更应该让她多一点与他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郭尚北不以为然地问:“这有什么区别吗?你们这些搞心理学的就是喜欢把稀松平常的事,冠上一个听起来很高深的名字。”

    “当然有区别!”郭楠不允许任何人诋毁心理学,就算是她亲弟也不行:“你把让原野出来工作当成治愈社恐的机会,但原野不一定也是这么想。如果她自己不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干预,那这就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

    郭尚北想了想,坚持道:“让她出来工作总比让她继续待在家里好,而且这也是她自己的意愿。”

    郭楠总算是明白了,帮原野克服社恐都是其次,关键是不想让她失望。但是,感情用事并不能解决问题,她不得不打破郭尚北的侥幸心理:“她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