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看不见的手(第3/4页)揭棺起驾

的地皮和房屋之后,还剩下差不多一半的结余,也就是五千来万穗花币。

    她将这些钱扔进了交易所里,将望乡镇的野地买了下来,经过矿业开发,这些地皮养不了畜牲,在芙蓉城这种寒带地区更难种植农作物,值不了多少钱。

    紧接着,她把钱花光之后,又用这些地契做抵押,往银行换贷款,换成北约币,再次从金融交易所将北约币在市面上抛售,换成列侬穗花币。

    就这样,她也背上了巨额债务。

    不过她记得弟弟说过的话,也认可弟弟的说法。

    这个商业嗅觉异常敏锐的女人,十分认同弟弟的理念。

    ——让列侬的有钱人,见识见识现金的力量。

    她将贷来的银钱丢往市场,给有钱的地主老爷们存在自家地窖里发霉生锈。

    把这些钱换成穗花币之后,又统一用穗花币发放工资,用于交易结算,这些一部分穗花币回到工人的口袋里,一部分变成了普拉家的实体产业,变成了外卖哥哥们手里的食物,变成送进厨房后厨的食材。

    后来,它们让朱莉小姐捡起老本行,开始转向纺织业和服装厂。

    一整天下来,朱莉小姐用借贷和收购的方式,让市面上的绿钞少了四亿有余,让市场上的银币多了一百三十万个。

    如此巨大的交易吞吐量在芙蓉城是前所未有的,在列侬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敢这么做,因为它的风险太大了,一旦出了差错,有了坏账,朱莉面对的就是巨额赔款。

    没有地主老爷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盘活自己手里的现金,他们更喜欢泡在银子里洗澡,享受财富带来的满足感。

    ——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信任这个国家,不信任国家发行的货币,更不信任国家的资产,不信任自己脚下的土地。

    于是乎,事情有了转机。

    在星期三交易所下班的最后几分钟。

    市面上的货币流动带来的影响,也让北约币兑穗花钱币的汇率开始浮动。

    最终从一比三百六十七,变为一比三百四十四。

    这意味着什么?

    朱莉看见通告栏上的这串冷冰冰的数字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

    这代表她从银行借来的银币,已经开始贬值。

    原本从银行借一个北约币,要还三百六十七元穗花币。现在只要还三百四十四了。

    老弟那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开始产生作用。

    每个使用列侬穗花币的人,每一个穷人,口袋里的财富都在增值,它的购买力在上升,过不了多久,它就能化身为猛兽。

    抱着银钱过日子的人,最终都会一无所有。

    是北约的贸易自由给了朱莉这个机会。

    星期四。

    芙蓉时报对外卖这个行业已经开始高度关注,报纸上的配送到家让不少家庭主妇卸下炉灶前做饭的重担,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打理家务。

    与此同时,普拉克家的姐弟俩便开始给每个家庭的女人安排工作,他们用央行和交易所套出来的穗花币雇佣工人,在矿业周边的野地里建起木厂房,安置棉麻纺织和服装加工的流水线。

    男人下矿出工,女人还能到纺织厂做小工临时工补贴家用。

    厂房旁的生活区开始重新捡起农民种植业的老本行,或从地主手中用银钱收购原料。再标上列侬穗花币的价格,按市场价售卖。

    这些产业再次向列侬央行抵押,变成银钱,在交易所中往返以复,化为绿钞。

    又在这一天,伍德让朱莉买下了王都王立大学周边所有的闲置房产。并且通过索尼娅老师的关系,接下了交通部外包的修路项目。

    工人联合会里的书录从矿业增加到养殖业、加工业还有纺织业,马上就会多出来交通业。

    当第一条石砟路盖住郊区的草木。

    当第一位富有的工人将自己的儿女送进王立大学时。

    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所有人都盯上了王都王立大学周边的房产。

    就在这短短的四天里。

    朱莉小姐用不眠不休的熬夜代价,换来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和掉入深渊的债务。

    她内心的压力极大,可是她看见一个个农妇读书写字,上岗就业时的笑脸,她知道,伍德教她的这条路没错。

    星期四的傍晚。

    北约币和列侬穗花币的汇率停留在令人欣慰的位置上。

    一比三百。

    伍德知道,一旦它跌破三百大关,银币的价值将会像瀑布一样覆水难收,它已经让北约币的购买者产生恐慌。它失去了应有的信用力。

    这已经足够了,姐姐用钱币买入卖出的方式,让北约币贬值了六分之一。

    这六分之一对于手上初具雏形的民生产业来说,从银行借来的债根本就不算什么。

    ——衣食住行,这是每个老百姓都会买账的东西。

    它的信用,比钱本身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