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老一辈的故事(第2/3页)考古的青春时代
,也看到陈国国君亲笔写的密信,甚至密信上提出了多条联合的好处。
甚至陈国国君还在密信里写出,如果甲国和陈国两国进行联姻的话,陈国将把陈国边境城市拱手相让,甚至愿意说服郑国让出国内的道路和陈国国内所有的道路给甲国使用,算是他们对这次联姻表达态度。
这个承诺真的对当时的甲国十分诱惑,陈国东南西北边境都紧紧挨着宋国和郑国和的强大的楚国。
如果陈国真的愿意把面临楚国的边境城市使用权让给他们甲国使用的话,那么以后对出国下手也容易了很多。
当这封信送达甲国国君的手里,虽然信中所提的条件很诱惑人,但是当时甲国国君脑袋是清醒的。
他没有忘记甲国祖先世世代代留下来的遗言,虽说遗言没有说一定要让陈国亡国,但是遗言内容也跟要陈国亡国差不多。
而且当时的情况还是在外面打战,身边带着的人全部都是一批喊打喊杀的武将,他们只懂得打战,处理国事根本就不在行。
甲国国君就以现在在外面打战,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件事情,就让一名副将派遣几位士兵先护送陈国派来的使者回甲国进行游玩和居住几日,等这边战事一结束。
就会让甲国文武大臣对这件事情进行一次大型商议,然后才杨国的使者把甲国的意思带回给杨国国君。
谁知道,杨国国君几乎是所托非人,这位杨国使臣一听到甲国国君说的话,连点作为使者臣冷静和风度都没有。
一听甲国国君要让手底下的士兵先回甲国,就以为甲国根本没有联姻的想法,也担心和害怕甲国国君是借把自己护送回甲国为借口,最好的情况是把自己带回甲国给软禁起来,最坏的情况就是护送回甲国半路上,就奉甲国国君的命令杀掉自己,给杨国一个下马威。
这位陈国使臣就是怕甲国会使用最后一招,于是当天晚上在营地里,就写了一封长达几百字竹简送往了杨国国都宛丘。
洋洋洒洒的几百个字的内容,汇总起来就是短短了两句话。
就是说他作为臣子辜负了杨国国君的期望,没有完成陈国国君给他布置的任务。
这封信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甲国国君没有一点想联姻的意思,请主上再拍使者联系楚国吧!
而且写完了以后,还专门让身边的随从用日行三百里快马送回陈国。
于是就发生了前面一系列的事情,陈国比甲国早两个月前到了使臣传出来的信,再加上甲国国君来的时候,身后来带着一队足够能让一个小国家在半个月内就可以亡国的兵力,浩浩荡荡的开赴陈国。
陈国国君一下子就慌了神,立马把陈国朝中上上下下的文武大臣召集出来,商讨怎么应付来势汹汹的甲国军队和甲国国君。
这个时候,那些忠心杨国的大臣也在知道,原来他们的君王背着他们,私自派人去跟甲国国君接触。
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众臣想要责怪陈国国君也是无济于事的。
现在目前最要紧的事情是想办法,怎么对付来势汹汹的甲国军队和国君。
现在陈国国内兵力根本不是甲国兵力的对手,现在想保全陈国的话,在武力上硬拼肯定是不行。
现在放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这条路就是很甲国议和,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事情。
可有担心甲国会借机来好好敲诈他们一番,出于小心的状态。
在甲国兵临城下的时候,两国开始采取是兵力上对峙,就在等其他周围国家缺乏不安心的时候。
有国家准备站出来做和事老的时候,他们陈国在派人去就这件事情进行议和。
于是就发生了先前信上所说的内容。
甲国和陈国的两国兵力,分为城外和城里两边的对峙,整整对峙了半个月时间。
周围的一些国家生怕,崩在甲国和陈国两个国家之间的那根筋,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小摩擦,会发生一场最有可能殃及池鱼的战争,所以这些国家就怕真的有那么一天会出事情。
于是几个小型国家君侯就偷偷的背着甲国和陈国两个国家,汇聚到了一个地方,商量怎么才能不损害彼此国家利益,可以很完美解决甲国和陈国的事情。
甲国和陈国兵力对峙的事情,也惊动了当时的周朝天子。
可当时周朝也是性命不保,也不敢轻易派兵干涉,只是派了一个有威望的大臣从中斡旋,想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件事情。
这位有威望的大臣在接到周天子的命令时候,也知道围绕在陈国周围小国家君侯已经在秘密聚会商议推荐那位君侯来做这个和事老。
这位接到周天子命令大臣,没有第一时间赶到对峙的现场,而是私底下去找了这几位君侯。
因为这位大臣心里很清楚,想要完美的解决这件事情,全部的重要性都放在了那位跟甲国和杨国都有姻亲关系的那位君侯身上。
最后这位大臣私底下接见了这位君侯,开先这位君侯并不想做这个和事佬,最后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