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老一辈的故事116(第2/3页)考古的青春时代
甚至王太后早就想到,甲国国君如果在这种敏感时刻提出重新立储君的事情,肯定会引起朝廷大乱,朝中一旦大乱就会给在四周虎视眈眈其他国家一个攻打自己机会了。
王太后为了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专门跟着这位甲国君王一起上朝,而且甲国君王在上朝的前一天的时间,就让身边最亲信的大臣去联系甲国先王给自己留下了辅助的大臣。
这几位大臣都是在甲国国内有很大威望的,也是先王留给甲国国君的唯一一道护身符,能如此排除万难顺利废黜王后和处理国舅在朝中的势力,没有让甲国陷入内乱之中。
除了甲国国君这个度把握的非常好,一个就是依靠了这几位大臣镇得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才没有让那些大臣翻天。
所以在上朝的前一天,甲国国君已经派自己最贴心的大臣去私底下会见这几位大臣,把甲国国君心里的意思全部告诉了那几位大臣。
大臣也明白甲国国君的心思,在玉瑶夫人生下一对龙凤胎,举国庆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猜到了甲国国君下一步肯定会走重新立太子的事情。
所以在这位大臣告知他们君王的意思,没多大的反应,甚至有个别大臣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和应付的明天朝廷中腥风血雨的对战。
那位被君王派去联络几位大臣的大臣,望到这几位大臣十分淡定的样子,简直根本不用在说些什么,也能知道这几位大臣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的淡定。
大臣跟这几位大臣的商量到半夜,才回宫去跟甲国君王汇报这件事情。
王太后听完大臣回来说的内容,起码让她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可是王太后还是有些不放心,就发生了跟甲国国君一起去上朝。
提出立太子的事情不是别人,正是王太后。
在朝中大臣听完王太后说的话,个个都十分活跃了起来,都想为自己和自己家族争夺这个名额,有的人直接毛遂自荐。
因为当时除了王后生下来孩子,还有五个小王子,两个小王子的生母是朝中大臣的女儿,其中两个小王子的生母都是其他国家公主,剩下的一个小王子就是刚刚出生没多久的时间,生母是玉瑶夫人的小王子。
上朝的时候,众位大臣自然不知道甲国国君心里是怎么想的,又听到王太后说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一个名誉上的继承人,这些人顿时就像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一样。
不管国君和王太后心里面是怎么想,但凡有一丝的机会也不想放弃,所以都想努力一把。
顿时整个朝堂里哪里有来议事的气氛,就跟外面的菜市场一样,百姓为了某一样东西相互争吵的感觉,哪里有在朝堂中谈论正事的那种气氛。
甲国国君看到朝中的样子,顿时气得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反正是差点没有活生生给气死。
而那几位先王给甲国国君留下来,辅助大臣也站在默默站在一年,看着那些各怀鬼胎,闹得不可开交的众人。
王太后也在极力隐忍着,对着甲国国君摇了摇头,让甲国国君就算心里在怎么不高兴,也要忍下去,忍到时间差不多,在公布出来就行了。
这是他们跟大臣商量出来的结果。
期间,甲国国君尽力隐忍着不要继续发出怒火。
等他们吵的差不多的时候,其中一名在朝中和甲国有威望的旧贵族站了出来,直接说出甲国国君和王太后想要的那句话。
正在争吵的众臣听完了这句话以后,顿时停止了争吵,一副不可思议的望着说出这句话的大臣,就算心里不的舒服,也不敢明确的指出来。
毕竟国舅和王后的事情,在刚刚发生没有多久的时间里,他们都还很记忆犹新,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给国君上眼药。
真的把这个眼药上到国君眼睛里,他们可没有国舅和王后那种好运,谁也不知道这种后果是不是自己可以承担的。
于是就算是心里对这件事情很不爽,也只能的顺从国君心意去说,同意把玉瑶夫人刚刚生下来王子立为诸君。
后面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们祖先爷爷或者父王都十分震惊,甲国全国上上下下都支持立玉瑶夫人所生王子为继承人。
甲国国君看着自己所订立的计划应该差不多了,最后再由君王出现订下了确定。
于是,玉瑶夫人所生的小王子成了甲国新一任的太子。
甲国国君对于这位自己所立下的太子,简直是十分的宠爱,就算在长大以后,在处理政事有些处理不是让人很满意,国君也没有对这位太子的说过一句重话,而是在旁边悉心教导着这位太子。
按照正常的常理而言,这位太子应该要跟他们一样要继承爷爷或者父君的地位,可惜的是这位太子只做太子命。
谁叫他的父君是一个十分长寿的人,现在看起来精神都属于那种十分硬朗的老人,一点都不想他们见到过那种老人的样子,甚至他们有时候都在怀疑眼前的人真的是甲国的国君吗?
那位命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