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老一辈的故事120(第2/3页)考古的青春时代
其他诸侯国的地位,同样也算为玉华和自己积点阴德。
这次两国议和的事情一定要议成功。
这不仅是甲国全体臣民的希望,也是他和鬼谷子先生的希望。
所说鬼谷子先生年轻的时候,曾任楚国的丞相,毕竟陈国曾经也是自己国家,就算对陈国国君很失望的,毕竟是陈国是自己的国家,也不想亲眼看到自己国家的百姓身陷战火的痛苦。
甲国国君想到这些事情,甲国国君就对跪在面前等待自己说话的侍卫,说道,让侍卫立马收拾好房间里面的东西,在跟鬼谷门派的弟子要上几匹快马。
在让侍卫退下的时候,还特定叮嘱侍卫去要马的时候,对鬼谷子门派的弟子要客气一点,千万不要鲁莽冲撞了鬼谷子门派里的人。
甲国国君在亲耳听到侍卫的应答,才让侍卫退下准备。
接着,甲国国君就带领身边几个侍卫和小太监,每到陈国一个大点的小镇,简单补充了一点食物,又换了几匹快马,几乎是的马歇人不歇,在陈国的官道上面飞驰着。
比来时的时间快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到了第二天的黄昏。
甲国国君的声音出现在了甲国军队面前,让其他几位大臣起码送了一口气,毕竟起码是在两国国君前一天赶回了营账里。
起码是比在议和当天早上或者中午赶回来,让他们一点启奏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还会引起陈国其他人的怀疑。
其实在各位甲国文武大臣心里最在意的不是国君为什么打扮成陈国百姓一样装扮,进入陈国,而是国君在陈国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关于前线议和的事情。
国君在进入带领几名侍卫和小太监偷偷潜入陈国国内之前,就议和内容汇报的事情进行过一次商讨,最终说是以三天的时间为一个期限,每隔三天的时间,就有人通过那条小道进入陈国国内,才从陈国国内用快马把奏疏送到国君的手里。
迄今为止,总共才送了三分信,因为行军打仗,所带着笔墨和纸笔少之又少,他们所在的地方距离甲国最近的边境城市,就算骑快马也要五天五夜的时间,往返就要是十天十夜的时间。
这个时间还是在不出任何意外情况下的时间,万一在这段时间又出了什么茬子,往返用的时间可比十天的时间还要多,就别说其他方法。
他们甲国大部分的兵力和将领已经在外面足足有两年的时间,出发前携带出来竹简和丝绢早就全部都用的差不多了。
所以他们营帐里面用来书写的无论是大小竹简还是大竹简都是已经用的差不多,就只剩下了几卷没有写的竹简和丝绢。
可是每天议和的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按照国君规定的时间三天一报,一份竹简能写多少字,而且谁也不知道国君什么时候能回来。
于是为了节省没有书写的竹简和丝绢,他们在给国君的信上,只讲了几点比较重要的内容,其他关于议和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事情,才对陈国答应这个条件,一律都没有写。
就写了他们和陈国议和的几件事情。
负责议和的这几位文武大臣在把最后一份信让人送出了以后,就在心里不断祈祷着,希望能在两任国君见面之前的几个小时让君王回来,也好让他们把一些比较详情的议和情况告诉君王。
就在这种情况下,文武大臣看到甲国国君骑着快马的身影出现在大营门口的时候,就别提有多么高兴。
都没等让旅途辛劳的君王在主帐里休息一会儿,负责议和的文武大臣就汇聚在了营帐门口。
站在营帐门口,就等君王洗漱完毕,换上衣服,就直接召见他们几位负责议和的臣子。
主帐里面,君王在几名随军太监服侍下,退掉了身上穿的衣服,换上了盔甲,假装一副没有离开营门半步的意思。
换好了以后,甲国国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见了的负责两国议和的文武大臣。
甲国国君都没等文武大臣主动开口,就主动询问了这几天议和的具体情况。
主要负责这次谈判为首的大臣,把自己已经准备了多日写来奏疏呈给甲国国君,也把这几日议和谈判的大致情况全部告诉了甲国国君。
甲国国君看着手上大臣呈报上面的奏疏,发现陈国国内的胃口比他想象要大了很多,也发现了一个事情。
这个事情就是一点在陈国黑暗的环境,只要点上一根蜡烛,陈国国君和陈国国君手下那一批大臣什么条件都敢提出。
最触及到他底线的是陈国国君在议和书上写的最后一条,最后一条的内容是要求他娶了陈国的公主,甚至还要让陈国公主剩下了儿子立为储君。
他真的很想知道这个条件是陈国国君手底下那位大臣跟陈国国君提出来,而且这位陈国国君还把这条都写在了议和内容里。
甲国国君看到了这条,就抬头看了看站着众位大臣,一句话都没有说。
帐篷里的气氛简直是冷到了极点,在场的文武大臣被国君一言不发盯着头皮直发麻,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