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邀请(补8月20日2/2更)(第1/2页)我能看见状态栏

    我能看见状态栏正文卷第一百七十三章邀请梅英约了和自己的老同学,现在的临床内分泌教授晚上一起聚餐。而就在她准备前去赴约的时候,忽然接到了孙立恩的电话。

    “梅院长,我们宋院长对合作计划挺感兴趣的。”孙立恩在电话里传达了这样一个消息,“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明天早上直接来医院就行。”

    ·

    ·

    ·

    孙立恩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也和宋文拓展四院营收范围有关。

    四院本身的底子是大急诊中心。重症医学科是继急诊中心后,整个四院里力量最强的科室。

    重症医学科是很赚钱,身为医院管理者,宋文绝不会回避这一问题。恰恰相反,她对于自家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其实颇感自豪。

    只有急诊把人的命保住,患者才有可能进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也只有重症医学科发展起来,才能有更多的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并且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急诊——重症——康复,这是一条上下打通的路径。也是对于危急重症患者而言最理想的治疗途径。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和实际不太相符。急诊科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少。但从重症医学科转入康复科的病人……却少得可怜。

    康复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专门学科。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开发出身体的补偿机能。有些因为重症彻底丧失了自理能力的患者,在长期康复后,很多都能够达到“部分生活自理”甚至“生活完全自理”。有些甚至可以做到“恢复部分劳动能力”的地步。

    但前提条件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必须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长期的,科学的坚持康复训练才行。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了这个“长期”上。

    四院本身地处新城区,周边的楼盘不少,但大部分都还是在建。而被送到四院的危急重症患者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其他区域甚至其他城市居民。要他们在四院里接受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康复训练,从经济上就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而经济上的不可能,导致了四院的康复科转入率极低的现实。况且康复科患者全都是门诊,就算有人想要在医院里住院进行康复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为了康复,专门在医院附近租房或者干脆置业。不过有这种经济实力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大概率会选择去康复训练水平更强的专业康复医院。

    四院有极高的急诊水平,很强的重症医疗能力,但康复科却年年亏钱,年年叫苦。

    宋文的目标很简单,她打算剥离康复科。至少要剥离掉一大部分。以四院目前的情况来看,康复科保留三分之一的人手也完全可以正常运行。这么做不光能为医院省下一大笔开支,同时也能为扩充其他科室腾出资源来。

    但是康复科三分之二的人手需要有个去处。这些康复科的医师和技师们也应该有个更合适的岗位而非单纯被解雇。

    中富医院的合作请求,就像是瞌睡碰见了枕头。宋文几乎是在五分钟内就琢磨好了合作内容。通过增强中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水平,促进他们的康复科建设。顺便再把手里头这一批康复科医生们塞过去。

    至于为什么不加强一下他们的急诊科水平嘛……宋院长主要是怕刘堂春或者周军来找自己玩命。

    从急诊挖人的性质恶劣程度基本和劳烦儿科医生出差在同一个水平上。

    四院虽然家大业大,但现在这个年头,地主家也没存粮。除了康复科以外,其他科室能抽调过去的人手实在是没多少。

    不过宋文并不担心对方拒绝自己的建议,毕竟她手里还有一个更加具有有获利的筹码。

    宁远医学院。

    宁远医学院作为宋安省唯一一所医学专业院校,每年都能培养出大量医学人才。同时,她的名号在宋安省医学领域乃至周边省份里都是最响亮的那个。在宋安省内,只要不是其他知名院校的附属医院,那么任何一所医院都必然对宁远医学院有极大所求。要么求医生,要么求科研,要么求培训……

    宋文决定更进一步,为自家医学院的重症医学系和康复系找一个好的实习单位和就业新去向。

    如果要把中富医院变成宁远医学院的直接附属医院,学校自己还有些不乐意。但这种互相合作的非直接附属医院嘛……那就可以好好谈一谈了。

    ·

    ·

    ·

    孙立恩并不知道自家医院的院长和自己家医院的院长要谈些什么,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离开急诊门诊几个月后,重新上岗前需要经过一些熟悉过程。这不是医院规定的强制内容,但孙立恩个人觉得挺有必要。

    这几个月里,医院内部换了一套系统。以往分开的病史采集,开药,检验报告和影像资料四个模块全部被统一在了一起。

    “其实以前就有这个想法,这种系统也是成熟的。”在一旁协助孙立恩熟悉系统的袁平安笑着说道,“不过,据说因为检验科那边一直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