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洞口情形(第1/3页)观火

    <p>几年前,赵子蒙也曾经手过一个盗墓大案。</p>

    <p>那是一座三国时期东吴王侯级别的墓葬,盗墓贼将墓室里面的陪葬品洗劫一空,还在墓道里面留下两具同伴的尸体。</p>

    <p>赵子蒙清楚地记得,盗洞的位置在墓室的东北角上,从进出口到墓室斜插进去,成四十五度角。</p>

    <p>盗洞口的最大直径是五十公分左右,这也就是说盗洞口呈圆形,这么小的盗洞,只够容纳一个人进出墓室,而且必须是身材瘦小的人。</p>

    <p>而眼前这个盗洞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最宽处——东西两边的洞壁上还有铁锹留下的痕迹,这只有一种可能:盗墓贼将墓室里面的东西拿出洞口的时候,洞口太小,尺寸不够。</p>

    <p>盗墓贼才根据陪葬品的体积和形状将盗洞挖成了长方形。</p>

    <p>聂教授的分析和赵子蒙不谋而合:“赵队长,墓室里面一定有大型器皿,这种大型器皿的长度应该在九十公分左右,要想把这么大的器皿弄出盗洞,盗洞口必须要比器皿稍微宽大一点。”</p>

    <p>聂教授还找到了有力的证据:“你们看洞壁东西两边。”聂教授指着洞壁道。</p>

    <p>赵子蒙和令狐云飞顺着聂教授所指的方向,看见东西两边的洞壁上有铁锹和洋镐挖过的痕迹。</p>

    <p>南北两边的洞壁上,却看不到同样的痕迹,而且还很光滑。</p>

    <p>不光滑才怪呢?据两位教授说:盗洞不是一天挖成,根据土丘所在的位置,盗洞的长度最少在八米左右,挖一个八米左右长的盗洞,少说也要半个月左右。</p>

    <p>由于盗洞里面的空间有限,挖洞的人只能是一个,人多了耍不开,速度还比较慢,这就是盗墓贼选择在117号下手的主要原因。</p>

    <p>这开挖时间长,盗墓贼进进出出,盗洞口可不就得是光溜溜的吗。</p>

    <p>刚开始,洞口肯定是圆的,为的是节省时间和体力吗?</p>

    <p>盗墓最难的是确定墓室的位置,然后再决定从什么地方开挖。</p>

    <p>而挖盗洞则是最辛苦,最耗时间和体力的活。</p>

    <p>所以,能少挖一点就少挖一点,至于拿走墓室里面的东西,只需一眨眼的功夫。</p>

    <p>盗墓贼进入墓室以后,发现有大型器皿,这时候,只能将盗洞口再挖大一些。</p>

    <p>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这方面,聂教授的经验比赵子蒙和令狐云飞丰富多了。</p>

    <p>这位教授从事的就是考古,过去,他曾经住持参加过多次对古墓的抢救性挖掘。</p>

    <p>为什么是抢救性挖掘呢?因为在古墓葬附近发现了盗洞,早期的盗墓贼采用的方式都是人工挖掘,后来的盗墓贼大多用**炸出一条通道,只要是人工挖掘的盗洞,洞口肯定是圆形的。</p>

    <p>如果墓室里面有大型器皿,盗墓贼就会将盗洞挖大,只要能将东西弄出盗洞就行了。</p>

    <p>“会是什么样的大型器皿呢?”赵子蒙不解地望着聂教授和勒教授。</p>

    <p>“鼎的可能性比较大。”聂教授一边说,一边跪在地上,将上半身探进盗洞中。</p>

    <p>不一会儿,聂教授直起身,“应该是鼎。老勒,你看——”</p>

    <p>勒教授也跪了下来,俯着身,朝聂教授所指的方向张望了一会。</p>

    <p>勒教授终于看到了。</p>

    <p>赵子蒙和令狐云飞也看到了。</p>

    <p>在长方形洞口的四个角上,竟然有四个明显的沟槽,沟槽深浅不同,最深的地方有一公分深,最浅的地方只有半公分深。</p>

    <p>这四个沟槽应该是盗墓贼将大型器皿移出盗洞时留在洞壁上的。</p>

    <p>勒教授最后下结论道:“老聂说的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