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无巧不成书(第3/3页)观火
/p>
<p>“他们只懂绘画,也不懂别的啊,更不可能和盗墓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营生有关系。除了这些人,就是孩子们偶尔来看望。”</p>
<p>“我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耀祖在上海工作,家也在上海,除了每年春节来,平时是不来京西的。”</p>
<p>“二儿子耀辉嘛,一个月来一次,他平时忙生意上的事情,送点东西来,问候几声,有时候连饭都不吃就走了。”</p>
<p>“耀华吗,倒是来的多一些,她在医院工作,她不放心我们,常回家。有时候是下班路过怀古村,顺道到117号走一趟。没在意有其他什么人在这附近出现过。”</p>
<p>蔡教授急于想撇清家人的嫌疑,赵子蒙并没有问他孩子的情况,他自己主动说上了。</p>
<p>“老婆子,我说的对不对啊?”蔡教授发现老伴的话突然变少了。</p>
<p>“嗯,是啊,是啊!两个孩子来,在老房子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时候,耀辉跟我们说几句话,丢下东西就走了,耀华有时候会帮我洗洗衣服,晒晒被褥。从不在老房子过夜。”蔡大妈赶紧接上老伴的话茬,补充了些内容。</p>
<p>赵子蒙听出了老两口的言下之意:他们的两个孩子——特别是二儿子蔡耀辉,每次到117号去都是蜻蜓点水,待不了多长时间,所以,他们是没有时间琢磨盗墓的事情的。</p>
<p>“我们听说二老经常到黄山和泰山去写生。”赵子蒙继续问道。</p>
<p>“对,前几年吧——就是退休后的那几年,我的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经常和老伴去黄山和泰山去写生,春秋两季吧。”</p>
<p>“一年最少要去两次,我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喜欢到名山大川走一走,我老伴退休以后,也喜欢上了画画,我就带着她,一边旅游,一边教她画山水画。”</p>
<p>蔡教授不是一个糊涂人,他听出了赵子蒙话中的潜台词,所以特别强调到黄山和泰山去写生只是在退休后那几年的事情。</p>
<p>“搬家前这段时间,你们出去过吗?”</p>
<p>蔡教授摇摇头:“人不服老不行啊,到黄山、泰山是早几年的事情,近几年,我们就没有出去过,孩子们也不让我们往外跑了。”</p>
<p>“蔡教授,你的意思是说,近一年来,你们从未离开过117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