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六个探洞(第2/3页)观火
护,开始了他们罪恶的行径。</p>
<p>“云飞,北边这两个洞,再探探。”赵子蒙道。</p>
<p>令狐云飞明白赵队的意思。</p>
<p>他用竹竿在北边两个探洞里面捅了捅,从探洞底部依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这应该是竹竿的头部接触到坚硬物体时发出的声音,这墓道的顶部是用青砖砌成的。</p>
<p>紧接着他又用竹竿在南边四个探洞里面捅了捅,从探洞底部发出来的声音沉闷,似乎洞的深度还有让竹竿进一步下移的空间。</p>
<p>这几个探洞的底部恐怕是土,触感绵软,竹竿用力捅下去,自然往下走。</p>
<p>赵子蒙确定:盗墓贼是通过六个探洞确定了墓道口的位置。</p>
<p>“云飞,我觉得探洞应该不止这几个,院墙的背面可能也有。”</p>
<p>赵子蒙的这个判断很快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p>
<p>之后,几人又在院墙北面的竹林里找到了十一个探洞,这些探洞在墓道顶部的左肩右肩上,和墓道一样,也呈南北走向,探洞越往北走越深,最深的探洞竟然有九米多。</p>
<p>这伙盗墓贼很高明,他们可能就是沿着墓道一直找到了墓道口的。</p>
<p>他们要利用的就是这次拆迁的机会,还有117号院墙和房子的掩护。</p>
<p>这些人的盗墓技术不可谓不高超,他们的盗墓计划不可谓不周密,如果不是开发商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规划,恐怕这座晚明古墓和发生在古墓里面的凶杀案要永远地埋葬在地下,无法重见天日了。</p>
<p>赵子蒙、令狐云飞和肖队长还在竹林北边的树林找到了东南西北四个探洞,探洞的深度在十一米左右,根据盗洞口到墓室的距离看,这四个探洞的底部应该是墓室的顶部。</p>
<p>赵子蒙此时脑中闪现出诸多信息:什么人有机会在117号的院子里面挖探洞呢?</p>
<p>蔡教授的儿子蔡耀辉,还有住在117号的租客饶一览,这两人都有嫌疑。</p>
<p>从砖块下面的土的松软程度看,这个案子发生时间不会太久。时机恐怕就在蔡教授最后一次住院的时候。</p>
<p>当然,也不能排除蔡教授夫妻俩的嫌疑。</p>
<p>这夫妻俩从宁海路搬到怀古村后村,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推敲。</p>
<p>蔡教授夫妻俩本来是住在宁海路一套楼房里面的,一个儿子在外地,在京西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不和他们同住,自己在医院附近有房子。</p>
<p>宁海路的那套房子面积大,老两口和儿子媳妇住在里面绰绰有余,为什么非要搬到这古旧的小村里来呢?</p>
<p>老两口以喜欢安静为由住进这117号,似乎有些牵强。</p>
<p>自己和蔡教授夫妻俩见过一面,这老两口为人倒也和善。</p>
<p>但这并不能作为排除蔡教授夫妻嫌疑的理由。现在,所有和案发环境有关联的人都必须纳入视线。</p>
<p>林狄此时开始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而</p>
<p>其他几个男同志继续在现场进行二次搜寻,昨天的勘查虽认真,但还是有所疏漏。况且这里已经形同废墟,昨天并没有在现场的物件上提取到任何指纹。</p>
<p>今天自然要仔细再勘查一次。</p>
<p>不一会功夫,几个人同志完成了勘查工作,但并无所获,一行人告别冯经理和肖队长,打算离开现场。</p>
<p>此时聂教授和靳教授突然领着市文物局的同志来了。</p>
<p>听了两位教授的报告之后,市文物局的领导对离子山晚明古墓非常重视,他们请示了市委以后,今天又再次来到现场。</p>
<p>赵子蒙他们和文物局的一行人握手寒暄之后离开了现场。</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