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局(第2/4页)最后的女相
明月饱读史书,不由得扶额沉思起来,“这样的局面北央先朝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武官治天下,文官家中坐。结果呢?结果不就是天下大乱百姓怨声载道。否则以北央帝王血性,怎么会历朝历代以来都重文轻武,让文官骑在头上撒野。”
小叔瞄了一眼自己的侄子。这孩子怎么说话的呢!他爷爷,他父亲不都是文官么,怎么说的跟占了人家多少代便宜似的。
尤其他那个父亲,还好死的早,不然不知道要得罪多少武将呢。
天天你们穷兵黩武是不对的。你们大肆挥霍军饷是不对的。你们练兵骚扰百姓是不对的……
还时不时的告诉央帝应该削减军饷减少武将的人数了。
央帝虽然早已没有了扩张疆土的野心了,却依然血性仍在,根本不可能眼看着北央国兵权削弱,被一支支西荒那样的蛮族部落侵扰,最后还不得不像东桑一样去雇佣江湖人士帮忙打仗。
这对北央来说才叫奇耻大辱。
明月很快就被老太师叫去书房了。
书房里还有两位老臣都是明月自小就熟识的,都是大前朝时候就辅佐朝政的重臣。
他一一参拜后发现两位老臣的脸色都十分苍白。
作为晚辈也不敢多问,就静静的等着爷爷发话。
“明月啊,钱清公和尊羊公你都还认得吧?”
“孙儿认得。”
“是了。小的时候你还经常去钱清公家里玩,钱老还抱过你呢。”
哈哈哈……几人一番对付着客套的笑了笑。
“他们的家人现在都处于圭羊公手下将士的监视中。”
“啊?”
“不止他们家,连你们太师府也是。”钱清公脸色更惨白了几分。
“所以你爷爷才暗中通知了大家一起来,人多混在一起外头的人就不知道我们到底在商量着什么,要跟梢谁了。”
老太师略一点头。
“明月啊,爷爷知道在你父亲的事上你一直记恨着爷爷,觉得爷爷没有尽力,没有尽全力去保全你的父亲……”
百里明月赶忙摇了摇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千古留下的老话,这话虽然有失偏颇可是却正反应了当官之人的处境。
老太师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似乎是陷入了某种巨大的痛苦之中。
“是我这个老头子过于乐观了呀!”
其余两位老者纷纷说,不不不谁都没想到会到了今天这一步。
“北央一旦到了武将们的手上,必然会民不聊生。这是前朝留下来的教训,史书上记载的明明白白的。”
“没错,没错!尤其那个圭羊公,光只会打仗逞凶,其他什么事都不会管,样样大小事务都用强兵镇压。百姓冷了饿了饥了寒了,还是瘟疫了饥荒了雪崩了牲畜死绝了,他统统只要派一支军营的人过去,全部剿灭了事情就算过去了。”
“他不当百姓是人,是牲口啊。这样下去百姓迟早要反,朝廷早晚要完蛋。”
几位老爷子越说越亢奋,都有忍不住要入宫参上一本圭羊公似的。
百里老太师到底稳得住。
“两位同僚说的都对,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压制住圭羊公的办法,而不是光在这里控诉他。”
那两人这才冷静了下来。明月看着他们一把年纪了还如此口出狂言,看来确实是被逼到绝境了。
“圭羊公之所以在皇城中顺风顺水没有人敢当面忤逆他,与他的兵营分布有关。”尊羊公是钻研史学的,对于人势地朝相当的敏感。
“其实在西南,和东南分别有直属于央帝的央军分布。然而他们都常年驻守边关,这与曾经的筑南王比较相似。他们也不依赖朝廷的拨款拨粮,相当于自给自足。”
“所以若是真的朝廷百官与圭羊公对峙起来,他们也不一定会出手啊。”
“非也。这就要看央帝更支持哪边了。”
“尊羊,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嘛!现在的央帝根本还是个襁褓中的孩子,他能支持哪边?”
“那就看太后咯。”
“那个女人……”
“太师,您怎么看?”
“我与东南的几大央军军营主将关系都还不错。如果有机会能够当面与他们谈一谈,或许在圭羊公这件事上,他们可以站在我这一边。”
“可是太师,您老这时候绝对不能离开皇城呀!”
“是呀!您是所有文官的主心骨,您这一走不是乱套了么。”
就在这时,明月瞬间领会到了什么。
这就是爷爷把他喊来听几个老头子叨逼叨的原因。
“我是不能去。但我能让派一个人代表我去。”
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都有些头脑,不傻。
所有的视线就转移到百里明月身上来了。
他是百里太师府的长孙,也非朝廷之人。而且自小饱览群书天赋聪慧。由他代替百里太师走一趟各地边关的军营确实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