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阴暗的走廊》和《一排灯火辉煌的厅堂》(第3/5页)云起风散,在梧溪
糜非斯托
浮士德
只管来吧!让咱们穷根就底,
我要发现万有,在你那虚无里!
糜非斯托
你离开我之前,我要称赞你;
我发现,你了解魔鬼的意义。
这儿钥匙,拿去吧!
先接着,对它可不能小觑。
它在我手里长大!亮似闪电!
浮士德
就这小玩艺儿!
糜非斯托
浮士德
糜非斯托
你该已看出,它多了不起?
这钥匙将为你探找出捷径,
紧跟它,它领你找众母去。
众母!我每次听着都心里发怵!
这我害怕听的究竟是个啥词儿?
你好保守,听见新词就不舒服?
浮士德
糜非斯托
难道你只想听已听见过的事物?
倘若任何的声调你都乐意与闻,
那你早就习惯了最奇异的事情。
僵化麻木不是我要找的幸福,
惊诧不失为人性最可贵之处;
不管世界如何使人情感淡漠,
只要有所感触便会了解深入。
那就沉下去吧!我也可说上升!
反正一样!逃离已定形的世界,
走进那物象不再受拘束的国度!
去欣赏久已不复存在的事物;
扰攘世事如浮云聚集你身边,
要挥动你这钥匙将它们驱逐!
浮士德
糜非斯托
浮士德(振奋地。)
好!紧握着它我又觉得有劲儿,
心胸开阔了,好去把大事进行!
终于有一只烧得通红的宝鼎,
表明你已到达最深处的地心。
借着宝鼎的红光你看见众母,
她们一个坐着,其余的几个
糜非斯托
随意地站或走。造型和变型,
是永恒的意识的永恒的依凭。
周围漂浮着宇宙万物的形象,
它们看不见你,只看见幻影。
要壮起胆子,因为危险巨大;
要径直冲着那宝鼎走去,
伸出钥匙去碰一碰鼎身!
(浮士德威严地举起钥匙。)
糜非斯托(端详着浮士德。)
好,正是这样!
它会跟随着你,像忠实的仆人;
从冥冥中召唤出英雄和美人,
成为第一个完成此举的勇士;
而他就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然后要继续作法,持之以恒,
直到鼎中香烟化作男神女神。
被幸福托举着,你将从容上升,
众母尚未察觉,你已携回宝鼎。
一当你把它带到宫中,就能
浮士德
眼下如何行事?
糜非斯托
潜心下沉;
猛跺脚沉下去,再跺脚往上升。
(浮士德跺脚往下沉。)
糜非斯托
但愿那钥匙能帮他的大忙!
真想知道他能不能回地上。
①对属于中世纪基督教信仰范畴的魔鬼糜非斯托来说,古代希腊传说中的人物海伦和帕里斯死后自然也栖身于异教的冥间,是他的魔力所达不到的地方。浮士德执意去寻找他们,在他看来难上加难,只会自讨苦吃,“背上新债”。
②“众母”(Muetter,德语母亲Mutter一词的复数),可否理解为化育宇宙万物的母性、“阴”或者《道德经》中的“玄母”?1830年10月1日,歌德对艾克曼说:“关于‘她们就是众母!’我只能向你透露一点:我曾在普鲁塔克那里发现,古希腊人是把母亲当做女神看待的。来自于传说的仅此而已,其余皆为我自己的创造。”这里的“在普鲁塔克那里”,实指歌德曾读过的《马尔凯路斯传》。在这本书中,普鲁塔克写到了古代西西里人对“母亲女神”的崇拜。
③“反其道”指尽管都力图诓骗新收的弟子,却不像密教大宗师那样许诺一切,而是否定一切。
④“那只小猫崽”“火中取栗”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⑤“在虚无中寻找万有”,“有生于无”——又一个与中国古典哲学命题的绝妙“巧合”。
⑥指浮士德对于“无”的理解,因为魔鬼自视为否定的精灵,为“无”。
⑦惊讶、好奇确实是探索的动力,认识的源泉。1829年2月18日歌德告诉艾克曼:“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惊异,如果原始现象令你惊异,你就该满足了。”
⑧以上糜非斯托在描述冥界景象时所讲的两段话,看似作者驰骋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