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从浮士徳自身的否定看浮士徳的性格特征》(第3/3页)云起风散,在梧溪
的斗争锋芒。这恰好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现实的妥协和迁就。是那个时代年青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与狭隘、鄙俗的社会现状之间悲剧性冲突的产物。
其次,浮士德一生的顽强追求,毕生奋斗所取得的完全是自我精神的发展。浮士德实现理想的方式是回避革命斗争,以个人的道德完善和改造自然来代替社会革命,把杜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只归结为“永远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同启蒙时期许多思想家一样,回避社会革命,把社会改造归结为个性完善的过程。浮士德最后找到的乐土,似乎说可以不消灭现有的反动制度,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建立理想的世界,这只能说是歌德的幻想,也是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