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把皇家拉上贼船(第1/2页)茶仙驾到
李勤走后,苏茗收了盖碗,真的躺上床闭上了眼。
刚才开始,心里就有点惆怅,苏茗现在只想一个人待着,连饭都不想吃了。
刚才李勤看她的眼神,她看到了。
自己现在这张脸长得好看,自己也知道。
他是喜欢这张不属于自己的脸,还是喜欢她这个人?
未来她的良人爱的会是真实的自己吗?
真实的自己,会有机会被看到吗?
陷入纠结和迷惘的苏茗只觉得头脑昏沉,竟不知何时入了梦。
迷迷糊糊被奶妈叫醒,用了些饭,接着又继续睡。
明天又要进宫了,这可是要打攻坚战,极耗费心神,需提前养好精神。
……
今日的气氛好一些,虽然跟嬷嬷进宫的只有苏茗一人,清妙真人并未一起,但太后和皇后在这些天听嬷嬷回来的描述,早已是期待不已。
大家都没提身世和异梦,只是一味的对烘青茶提出各种疑问,不吝啬的表达赞赏。
“这是嫩烘青,现在季节不是最合适的,也没找到适合的原料,否则能做出很多品质上乘的品种,例如毛峰,瓜片,猴魁等。”
“可能与碧螺春媲美?”
“各有千秋!炒青茶里也不是只有碧螺春,如龙井,毛尖,眉茶,珠茶等,都不分高下。”
太后和皇后一脸向往,不停打听。
“龙井?那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能做?”
“瓜片?这名字听起来不像茶?难道是和瓜果一起制成?”
“你要什么样的原料,哪里有种植?”
……
“如果想喝到各种名品,那就只能广收门徒,与天下茶商合作。”做够了铺垫,苏茗开始进入主题。
“不是应该找齐原料吗?怎么是要广收门徒,与茶商合作?”皇后立马警觉。
这可是有目的而来的,看来这小姑娘真不简单。
“天下茶树品种众多,又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下生长,就算皇后娘娘发话,按需求全国范围寻找适合的原料,运到京都也已无用。茶叶大多都是需要当日采摘当日制作。
而且我也并不知道那些适合的原料去往何处寻找,更难以准确描述如何为标准的原料,也无第二人能够分辨。
试问就靠我一人,哪怕娘娘倾力相助,也无法做出几种品种。”
苏茗说的确实都在点子上。
皇后继续发问:“那广收门徒和与茶商合作就行?”
“没错!现在灵虚观众人已经开始学习炒青技艺,接下来我会把我所会的都全部教予她们。
如果能广收门徒,那天下的茶农来灵虚观学习制茶技艺,回去再反复实验,便知自家茶园的原料更适合做出什么样的茶,这样不须多时,各种品种便能面世,而世人也能很快的喝到各种新茶,而不是只限于京都少数的权贵。
只靠灵虚观制新茶,一年能做出多少?光是满足供应京都都无法做到吧!”
太后听了忍不住欣喜道:“皇后你听听,真是惠泽世人的大善举呀!”
皇后看太后抓到机会就要辩两句占便宜,立刻回击:“这天下茶农都来灵虚观学茶,先不说路途迢迢,期间花费巨大是否能承担,这多久才能出师,学成回去做出的茶是否真的能畅销,会制新茶的人多了,茶价会贬值几何,是否会伤了茶农根基,让茶农陷入困苦的危境,都不得而知。”
皇后生于权贵之家,从小耳渲目染,皇帝又常私下和她讨论国事,她可不是只会管理后宫,不通政事民生的普通妇人。
太后也微微皱眉,这些确实实施起来也极为不易,且隐患不小。
轻则茶市动荡,茶农困苦,重则影响茶税,国事受累。
“所以要跟茶商合作,来保证茶农生活,保障茶税稳定,也减低新茶推广将面临的市场混乱。”苏茗早在心里有了详尽的计划,就等皇家入坑了。
“看来你一早便想过其中关键,赶快仔细道来!”太后似乎看到胜利的天平在往她这边倾斜,刚皱起的眉头舒展开,语气兴奋。
“灵虚观的茶园可改为学园,现在已经跟我学习的也只有二十来人,所以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也不宜太多。
可以先让有意向做新茶生意的商家报名,从中筛选本身有茶行的商家,并且手上合作的茶农较多的商家。
他们出资把茶农送来灵虚观学茶,回去后一部分茶用新技艺,一部分由原来的茶农做以往的茶以保证税收和茶市稳定。
他们可以再带学生,但得有控制的让新茶徐徐面世,数量,品种,价格,都由皇家调控。”
“茶商岂不是很亏,花钱送茶农来学习,万一那茶农没有良心不懂感恩,学会新茶回去不再与那茶商合作,那钱不都打了水漂?”皇后觉得办法是不错,可茶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始终很难实施。
“茶商出资送茶农来学习,也需要经过挑选,第一,必须是女的,第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