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收割外国智商税(第1/2页)重生之命当争

    凯文是台下最感到心里冰凉的人之一。

    今天之后,漫游者的股价将一路上扬,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神威无量这个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问世,毫无疑问,现在的整个计算机行业,从CPU到内存,各个环节产品的生命周期预期,已经大幅调低了。

    作为很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的产品,这个产业的未来,还能被看好到什么程度?

    问题是,过去的三年里,由凯文操刀,可是投入了大笔资金到这个领域里。

    3D闪存、第四代内存、CPU……花费的技术转让费用、投入到产业升级里的资金,总规模何止千亿。

    这些投入,也就是从几年初,才开始又稳定的产出回报。

    现在突然横空出世一个通用型量子计算机……这一块的钱还能赚多久?只怕比原来预计的时间,要短上何止一倍两倍?

    一切都取决于顾松这家伙的技术迭代速度。

    如果明年发布的第二代神威无量,直接就进入了万级别甚至十万级别量子比特,凯文也只会麻木地接受。

    毕竟是那个一直在创造奇迹的顾松。

    作为燧石集团之外,第一手的核心专利运营者,凯文其实不会亏。他交钱给了顾松,从他手上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也交钱给了他。

    但,这件事要想赚到足够,还依赖于更长时间的授权费用。

    尤其是后面的大头,直接与出货量挂钩。

    现在,时代变了。

    这么庞大的资金量,已经三年了,如果不能赚上一两倍以上,那与亏了何异?

    凯文替一整个产业的合作伙伴,感到透心凉。

    ……

    发布会刚结束,股市上神州数码和漫游者的股票就应声上涨。

    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其他在量子计算领域有研究的企业,包括英特尔这些,也都有上涨。

    但真正懂这个神威无量锋芒的人知道,这里恐怕有空头炒作的成分在。

    现有计算架构下的几巨头,明显没办法在未来的量子计算领域维持以往地位了。他们的股票下跌是大势,只不过现在各路分析还没那么透彻而已。

    而发布会一结束,摆在大企业、大人物面前的问题来了。

    这15台神威无量现货,买还是不买?

    买的话,6666万美元一台。投入这么大,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肯定要走。

    要走决策程序的话,如果真有对手非常果敢,立刻动手,放眼全球,有这样实力的团队甚至国家绝对不少,到时候需要等订单生产,几个月后才收到货怎么办?

    这个时间,就这样浪费吗?

    而不买……更多的只是一些根本买不起、或者买起来很吃力的人的决定。

    也有人觉得,这个价格,有点收智商税的意思。

    因为燧石集团,很明显已经掌握的技术,远不止128量子比特。

    明知道人家手上有利剑,却花大价钱从人家手上买一个剑柄回来研究,怎么看怎么有些人傻钱多的意思。

    问题是……利剑看不着啊,人家藏得可严实了……

    ……

    量子计算这一块的技术,是绝对的筹码,暂时不会放出去。

    但产品就不同了。

    在这方面,顾松是得到许可了的。

    因为这涉及到标准和话语权的问题。

    燧石集团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的可行,大量的资金已经在投入进这个领域。人家取得突破,也只是迟早的事。

    与其到时候别人也有自己的路线了,然后依托自己已经积累的产业影响力,强行劣币驱逐良币,倒不如此时出手。

    消耗别人的士气,消耗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时间,分化他们的阵营。

    这就看在接下来的峰会,以及随后的产业交流中,如何使用手段了。

    而要从这些产品里,解析出全套的技术,何其之难?

    再说了,现在一共就这么多台,搞坏了怎么办?

    这神威无量,有那么好拆?

    至少那个所谓高温超导材料,其实也只是指高于液氮温度而已,那也是零下很多度啊!量子计算核心,就被封存于这样的环境里。

    顾松估计,他们会小心翼翼地进行运行状态观测分析,然后首先得到第一个结论:燧石集团掌握了一种高温超导材料。

    如果他们狠狠心,冒着损毁这个高价买回来的量子计算机的风险,把所有东西都拆开,分析材料,才会得到结论,这个材料是什么。

    然后呢?

    以昂贵的成本,仿制一个?

    哪那么容易,全部的配套零部件,可不止一个构成量子门的材料而已。

    所以,现在不怕卖产品,只看有没有人买而已。

    ……

    如此战略级别的产品,何愁销路?

    发布会结束不到1个小时,第一个订单就确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