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燧石航天的新阶段(第1/2页)重生之命当争

    这是一场规格很高的签约仪式。

    经过简玉书的一场艰苦谈判,航天科技集团也做了妥协和让步。

    接下来,就是华国航天科技集团和燧石航天要开展全面合作的前奏了。

    为这个全面合作注脚的,是第二颗中继卫星的发射。一切都熟门熟路,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入轨之后,顾松来到了昌西卫星发射中心专门为这次签约仪式准备的大厅。

    简玉书、叶子恒都在那里,航天科技集团的一把手张立伟也在那里。

    看着面前这位年轻人,张立伟握着手感慨:“顾总,久闻大名,幸会幸会!”

    顾松笑着说:“张院士,幸会。”

    张立伟,除了诸多公职之外,也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由冯卡门倡导成立,旨在利用航天技术促进人类的和平与社会的发展。

    张立伟听他称呼这个头衔,心中高兴。这是抛开体制的光环,从另一个层面认可自己的能力。

    从私心来说,张立伟真的非常佩服这个年轻人。

    论科研,他在多个领域所展示的天赋、所取得的成就都让老一辈汗颜。哪怕是初进入航天领域,都在火箭可回收和中继卫星这样尖端的领域发挥了核心作用。更别说,他旗下的燧石研究院,已经是学术界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论企业管理,自己是有财政兜底的国有企业掌舵者,而他是世界知名的燧石集团开创人。做硬件产品,漫游者的谜图手机热卖全世界;做软件,梦话微博独步天下,微信突飞猛进。

    而在其他的舞台上,他同样不容小觑。中湖、西川、沪海的领导和他关系很近,他还是防务部门甚至枢海的座上宾。

    实在难以想象,这股气势,是被他怎样一步步凝聚起来的。

    张立伟在过来之前,听自己精通谋略的秘书做了一场分析,听得震撼异常。

    每一次技术突破的时间、节奏和效应,都被他极致地发挥出来,调动了足够庞大能量的人和机构,跟着他的步伐走。

    张立伟想起自己所参与的机密会议,那场瞄准了明年之后世界变化的布局会议。

    被他调动的,何止某些人和机构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诚不我欺。再强大的国家,再老牌的企业,面对革命性的技术,如果不能快速跟上,就一定会被牵着鼻子走。

    这也是航天科技集团,最后决定做些让步的原因。

    因此,他跟顾松是真正坦诚地彼此寒暄着。

    这并不是一场做给外人看的签约,因此没有繁冗的仪式。

    两人坐到了签约台上,简玉书和叶子恒分别递上需要他们俩签约的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顾松最需要的,就是这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它会规定,航天科技集团将在未来三年里,帮助燧石航天培训一批人才队伍,涉及火箭组装测试、发射、测控等多个环节。

    当然,它也会规定,燧石航天将与航天科技集团进行超过30亿元的航天合作,包括委托发射、火箭定制、其他零配件和耗材供应。

    除此之外,则是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各院所,与燧石科技旗下燧石研究院的航天科技工程研究所的合作研发。

    这样一份合作协议,才是战略性质、全方位的合作。从这份协议落地之后,燧石航天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往团队齐备、养分充足的状态稳步前进。

    而具体的每一项合作,则交由具体的人来签署了。

    商务方面的协议,简玉书和叶子恒来作为代表签约。

    科研方面的合作协议,则是由范元白签署。

    酒醒之后,被顾松拎上私人飞机飞到这里来,范元白才知道,要由自己来签署一份协议。

    对象,是自己的老东家,当时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他深深地吸着气,既没了那股子老子天下第一的骄狂之气,也没有唯唯诺诺。

    老板确实是信任自己的!

    坐在签约台上,他没有去看具体的合同细节,直接在需要自己签署名字的地方,写下了“范元白”三个字。

    然后,和集团的大领导握手。

    自今日起,脱胎换骨,往巅峰去!

    ……

    顾松在西川停留了两天。

    冯伍把新板块的业务名字拔得很高:人工智能机器人装配基地。

    他听了顾松的话,先拿下一块很大的地再说。当然,一期的工厂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建了。

    如果说,之前的5亿美元学校援建,是张忠学第一次感受到顾松速度。

    那么,现在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装备基地,则是张忠学最希望看到的顾松速度。

    工程的速度不需要顾松来催促,但什么时候能投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张忠学关心的。

    而顾松并没有让他失望,他准备得非常充分。

    根据当时冯伍和顾松签订的机器狗研发协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