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逃出生天3(第2/3页)超级狂兵

坑坑洼洼的小路。

    锁好车门。”  约瑟夫严肃地说,  他同时锁上汽车前门,城市管理局的人常常爱把这里叫作克里姆林宫,没人愿意来这里。

    刘展和玛丽朝四面观察,  周围的建筑物全部破破烂烂。

    克里姆林宫'是非法棚户区。  "约瑟夫边开车边说,

    “暴力事件在这里是家常便饭,  连蒂亚戈都不敢取缔这个地方,  幸好这里没有排水沟,  否则你会看见,  里面流淌的全是鲜血。不过,  这个地区为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所以政府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想建立一个永不灭亡的帝国并不难,  只要做一件事,  就是把一切留给明天。  ”

    颠簸的道路两旁是各种木屋、  茅屋、  棚屋以及五花八门拼凑出来可以住人的蜗居。

    这些叫作家的房屋都是平房,  有些年代十分久远,  泥巴墙上的裂缝足够一个人把手塞进去;  有些比较结实的房子是用工业砖、  瓦楞铁皮或胶合板搭建的,  修得像个堡垒,  四周用围墙或栅栏圈起来。

    “让我想起了电影  《印第安人》  。  "  玛丽低声说,  “印第安人来后的情景。"

    这里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似乎就是破烂的塑料布,  颜色从黑色、蓝色到刺眼的黄色。

    许多窗户没有安装玻璃,  而是用硬纸板代替,刘展也没有看见任何公共设施,  没有自来水,  没有下水道,  甚至连一家商店也没有。

    从一家废弃仓库非法接出的电线似乎是这里唯一的供电系统,  整个棚户区的上空到处是胡乱连接的电线。

    蜘蛛网一样的街巷通往四面八方,  却看不到几个人,  冻结的泥浆路面上只有狂吠的狗和飞舞的垃圾。

    令人感到荒谬的是,  大部分砖结构房屋的屋顶都装有卫星天线,  院外的铁栅栏门锁得严严实实的,  即便是在这个鬼地方,  人也分三六九等。

    老拉达车偶尔经过一两个人身边时,  他们投来的都是怀疑和冰冷的目光,  显然,  陌生人在这里既不受欢迎,  也不安全。

    汽车从数个手挽手的年轻女孩身边驶过,  虽然周围环境如此破败,  女孩们侬然打扮得十分靓丽,  踩着高跟鞋沿路边往前走。

    刘展猜她们大概是付不起市内的房屋价格,所以只好在这种荒郊野岭过上这种悲催的生活  一群孩子在前面的小路上互相追逐,  有几个赤脚踩在结冰的泥巴路上,  他们停下来看着汽车颠簸起伏地碾过坑洼的路面。

    突然,  石头像雨点般落在拉达车的

    车顶和挡风玻璃上,  然后这些孩子哄笑着消失在巷子深处。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潜藏着威胁。

    “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玛丽有点害怕地问道。

    “因为  “克里姆林宫'  没有警察。"  约瑟夫说,  “在这个地方,穿制服的人消失得比免费香烟还快。”

    刘展用力拽紧身上的滑雪服,  这件大红色滑雪服上的曼联标志让刘展觉得有些郁闷,  他可一直都是他们的铁杆粉丝。

    “走这条路,  我们可以绕开路障,  "  约瑟夫说,  “能一直把你们送到雪山。”

    “我们需要些登山用品。  ”  刘展说,  “保暖的东西,  食品,  最好弄些厚衣服。

    “恐怕很难。"  约瑟夫回答道,  “这里什么也没有。”

    “能弄什么就弄什么,  什么都行。”  刘展说。

    他们沿着  克里姆林宫  的小路缓慢行驶,  刘展之前只在西非见过类似的地方,  满目凄凉却危机四伏。

    随着汽车前轴砰的一声巨响,他们终于离开克里姆林宫的中心地带,  驶上一条混凝土公路,  沿着这条路向前可以越过伊利安郊区。  公

    路旁终于多了些人类生活的迹象,有一家汽车修理店,  几个穿着油污衣服的修理工正往破旧的汽车底下钻;一座小清真寺,四周环绕着高高的砖墙;一家废旧金属回收场,里面的金属零件一直堆到公路上;  在他们前方大概一百米的地方,  有一个窗户上装着金属栅栏的房子,  是一家商店。

    “我们在这里停一下。"  约瑟夫说,  "看能找到什么东西。”“什么都行。  "  刘展又说了一遍,  声音中流露出担心。

    约瑟夫在混凝土路旁一棵光秃秃的橡树下停好车,  玛丽把手上仅余的现金全寒到他手里.  “食品,  衣服,  能让我们保暖的东西。  ”  玛丽话音刚落,  刘展又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一遍。  这家路边小店看上去实在小得可怜。

    约瑟夫走进商店时太阳已经渐渐偏西。

    刘展和玛丽沉默地坐在汽车后座上,  两个人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心,  谁也没注意到后面有一群年轻人正朝汽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