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坑王的延续(这是大章)(第2/3页)我是小先生

的都是那些被水军利用了的单纯善良可爱的好国民。

    张奕也有了一些粉丝,粉丝数量虽然不多,但也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晚上节目王孝楠开场结束以后,张奕一个人提着大褂走上舞台,好多观众见到张奕一个人出来都纷纷往台口看。

    也有一部分观众没看,因为剧场门口贴着张奕单口的字样了。

    张奕走到话筒前,有几名观众还送了花。

    接过鲜花的张奕回到台中,整理了一下话筒。

    “你们几个还敢给我送花,胆真大啊!”

    对于张奕这个小玩笑,观众们纷纷笑了。

    “刚才我见有好多观众在找李孝庭,今天李师哥出了点事儿,他……”张奕斜视四十五度,做出很悲伤的样子。

    “我……我师哥……他……”张奕一边吸着鼻子一边道:“他大姨妈来了。”

    观众们哈哈大笑,这男人还能来大姨妈,他太坏了,这么调侃人家。

    正在观众们想歪之际,张奕道:“他去接他大姨妈去了。”

    “咦~”

    “好了,我们今天说单口,单口相声顾名思义是一个人说。

    单口相声分长中短三种,现在你们总看电视上有说单口的,都是一些短篇单口,比如说的特别好的方清平老师,人家还上过春晚。

    长篇单口说的人就比较少了,毕竟电视上人家不给那么多的时间。你们听过最多的长篇单口估计也就是刘宝瑞先生的《刘罗锅》,对,不要怀疑,那是单口相声。

    长篇单口和说书很像,都是说一些长篇故事,您要问我单口和说书有什么区别,我还真不好说,唯一的区别就是单口相声的包袱比评书多。

    我们这行的单口相声最早是从评书八大棍里学出来的,那会儿的老艺人说单口没有说全了的,为什么呢?

    最早的艺人是撂地演出,比如说一个艺人,他饿了想吃饭,身上没钱,怎么办呢,就找个地儿,说一篇单口,说完一段掐个扣子就跟观众要钱了,观众给完钱他拿钱走人去喝酒吃饭,所以好多单口相声说不全,也学不全。”

    观众们听的很安静,也有不少人时想听张奕和李孝庭说相声,见张奕说单口,不少人都有些失望。但见张奕把单口相声夸的那么好,加上又花钱买了票了,也都没走没闹,有个别观众还想,反正这场要是不满意的话,回头可以去网上骂他……

    他们还不知道,从今天这篇单口开始,他们还真骂上张奕了,不过是骂他坑!

    张奕在台上不紧不慢的说着,“今天咱们要说的这篇相声叫《九头案》,又叫九头十三命,这里面一环套一环,有九个人头,这九个人头牵扯到了十三条命……”

    啪!

    张奕一摔醒木,道:“曲木为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蜜饯黄莲终需苦,强摘瓜果不能甜。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

    啪!

    “做神仙!”

    “说这么几句定场诗,咱们这就开书了。

    故事发生在京城,就这附近,不过时代是在清朝,清道光年间,故事发生在京城真武庙……”

    故事张奕一点一点的讲,观众也细细的听。

    张奕的声音很随和,很容易把观众带到故事当中去,观众们一边听一边脑补当时的情景。

    当他们听到尖钻刻薄,不顾情意的贾老大时会生气,听到家里被众多债主问包围的闷老二也会笑。

    “闷二爷对马三说:兄弟,你也看到了,哥哥我也没钱,就算我有钱,这老些人,一天还一个你也得排到明年开春儿,不过你来找我,哥哥我也不能不管,这样,明天早上,你去趟砖塔胡同陪我干点活,活干完了我指定把钱还你……”

    第一段结束,张奕下台喝水,李德高对他直挑大拇哥。

    张奕在台上说的时候,李先生一直在台口那听,光听这一段,李德高就知道这小子单口的本事一点也不比对口的本事差。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第三场结束,张奕接着刚才那段讲:“……大奶奶,是划道儿吗?”张奕学着小力本儿的山洞口音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大奶奶,起床了没有啊?”

    张奕说着,观众们脑补小力本儿当时那滑稽的画面。

    “小力本儿进屋以后,见床上躺着人,盖着被子,一双脚漏在外面,床下还摆着一双绣花鞋,这一想床上就躺着一个女人啊。

    您各位都是十七十八过来的,大小伙子一边喊一边往里走,就在这会儿,身后出现一个大汉,手里攥着两颗人头!”

    啪!

    做下书扣儿,张奕鞠躬转身就走。

    观众们可不干了,都在台下那喊,张奕也回头。

    到了后台,周冬雪站在一旁,问张奕:“声哥,那人头是怎么回事儿?”

    张奕推着她道:“快报你的幕吧。”

    第五场节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