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靠猜(第2/3页)第一讼
事后,朝廷发了赏银。将士们三缄其口。
事情便这么冷处理了。后来很多参与的都升了官发了财,对此事自然更加不以为然。别说染上瘟疫,为了升官发财,那些人便是没染病,他们也会挥起屠刀的。
不在人世,还有一些虽然到了潼关,但手上没有沾上血腥。
谢年不傻,做这种事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大多数兵士,都只在外围,并没有沾染其中。
最后收押了近百人,这些人都是手染鲜血的……
诸方证词齐全,现在可以陈述庚帝二十年旧案了。
庚帝二十年,潼江出现异相。谢年奉年前往查看,以赈灾的名义。正是多事之秋,庚帝担心潼江有异相的消息传出扰乱民心。索性多有事不如少一事,让谢吉信以赈灾名义前往。
谢吉信到达潼江后不久,异相升级。最终天启现世,谢吉信一面派人封锁消息,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往朝廷上报。
其在密信上添油加醋,以至庚帝震怒。
最终下了诛杀之命。
谢吉信举荐了自己的至交武将。其领人马三千赶赴潼关。而后辅以迷*药之流,将人引至潼江边。最终屠了潼关满城。
事后自然是官升几级,只是这人有命升官没命享福,翌年便坠马而亡。至于这人是真的坠马,还是庚帝灭口就不得而知了。
收押的近百人中,大半都以为自己处置的是染了瘟疫之人,他们所为是正义的,是为了阻止瘟疫扩散,是救下更多人的性命。那件事后,这些人很快被打散,几乎都升了职,拿人的手短,再加上庚帝的封口令,这些年几乎没人敢提起。
这也是庚帝二十年旧案能悄无声息这么多年,直到最近才暴发的原因。
现在唯一需要查证的便是这出天启是何人所为。
“皇叔想到了什么?”
“……我有些不太好的念头。”云驰神情颇有几分无奈的道。
“你这人说话总是藏着掖着的,什么叫不太妙的念头?能不能说人话。”萧二皇子听不懂云驰话里的弯弯绕。
不过凤戈和娄柏昀都听懂了。
娄相叹息的解释道。“之所以选潼江,是因为对方离潼江最近啊。那么大的东西,往哪运都很难避人耳目……只能就近找条江推进去。至于如何安排那东西浮出水面,想来便是那些人的奇异之处了。”
娄柏昀的解释对萧子彦来说,说了也等于没说。他依旧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岳父大人想想,什么人和我们隔江而视?”
潼江隔开了潼关和……“不会吧?虽说你们和姓韩的只是隔着条江。可几十年了,也没听说那边有什么异动啊……”一江之隔,启国。启国皇帝姓韩。
这启国有些神秘。
启国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可从来不和外面打交道。
启国大半被河湖围着,气候多雨湿热,外人去那里难以适应,启国百姓却十分适应那里的气候,他们也很少出来。
这么多年了,凤氏和启国一江之隔,却从未打过交道。
萧氏西南也和启国接壤,两国同样以一条江为界,互无往来。、
“几十年没异动,并不表示他们没野心啊。那启国多湖河,自然能种的地便少。这么多年龟缩在那么一块水田里,难保不觊觎我朝江山。”
“启国才有多少人口?他们胆大包天敢想着吞并你们凤氏?”
“不一定吞并,凤戈刚继位,正是政局不稳之时,他们这一出……若非我们提前做了准备,若是被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朝野动荡还是轻的,若是再挑拨几个有异心的……难免我们不会自乱阵角,我们自己一乱,对方自然就能当个渔翁,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他们若从潼关入境偷袭……”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凶险的。你们那潼关岂不是门户大开?”
萧子彦担心的道。
云驰摇摇头。“既然发现端倪,自然有所准备。他们若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有准备就好,可是也不对啊。过去这么多年,潼关就是个死城。他们若想偷袭怎么不趁着潼关没人的时候?这么多年都不见动静,怎么又突然闹腾起来了。”
“殿下有所不知。先帝二十年,正是先启帝驾崩之时……不管是谁安排的,恐怕多半是由于启帝驾崩,他不得不回去。而今年……据闻如今的启帝身体抱恙,所以……”所以又到了夺位之时,又想起了数年前的布置,又一次旧事重提,而且正赶上凤戈初登大宝,让对方有机可趁。
萧子彦听的一个头两个大。
“等等。你们的意思是……对方是启国皇族。当初是为了争太子之位,可是一番安排下来,老皇帝要死了,他来不及了。所以就鸣金收兵了。如今现任皇帝又要死了,皇帝的儿子又开始新于轮太子之位的争夺,所以有人又想起当年的安排了?这是不是太……武断了些。”这真是证据一点没有,所以都靠猜啊。
萧子彦觉得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